淺談全球離岸風電水下基礎運維技術

出版日期 2020-02-03
作者 蘇皖儀
29
迴響

文章評分

觀點分享

摘要

本文首先簡介水下基礎運維概況,包含維修類型、頻率、方法及檢查成本,接著介紹水下基礎運維發展趨勢,最後針對臺灣特殊地理條件說明有機會切入水下基礎運維供應鏈之策略。

水下基礎含轉接段的維護作業大致分為水上及水下檢查,常見耗損包含:腐蝕、沖刷、位移、銲縫裂縫、應變、結構超載等。維護頻率不固定,通常水上目視檢測須每年進行一次,在風力機商轉初期,水下檢測可每年針對特定水下基礎部位進行抽樣檢查,再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檢查頻率調整,通常每25年降低一次頻率。發展趨勢則著重於水下運維作業模式改良及防蝕技術改良。

水下結構腐蝕檢修費時費力,且水下環境惡劣,潛水夫作業風險高,尤其臺灣因海域條件嚴峻(海水溫度高、年溫差大、海流強勁),水下結構腐蝕與疲勞狀況較歐洲海域嚴重,帶來犧牲陽極壽命較短等挑戰。且因臺灣位處地震與颱風頻繁發生之處,海床淘刷問題恐較為嚴重,加上過去並無實際離岸風場經驗,未來於防蝕技術與檢測技術方面須更加重視。

目錄

一、水下基礎運維概況
二、水下基礎運轉維護趨勢
三、小結

圖目錄

【圖1】ROVOP 公司展示其水下無人載具

表目錄

【表1】海洋結構物暴露區域環境特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