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鐵

~
出版日期 2024-12-31
作者 薛伊琇
8

AI對銅金屬產業的影響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一方面是受到AI算力的帶動,對於電力、傳輸要求增加,帶動銅需求的成長。另一方面是產業AI化的發展,在生產過程中導入AI智慧化技術,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更可達到減碳的效益,為銅金屬產業推動智慧自動化技術的重要驅動力。從技術應用發展趨勢來看,AI 技術在銅金屬產業的應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利用機器視覺技術監測設備運行狀態並提高製程準確率;將生產資訊整合至數位可視化管理平台以實現智慧化工廠;應用機器學習模型加速新材料的研發;以及使用數位孿生技術優化製程並提升生產效率。本文整理並提供相關AI應用案例與場景,提供業者作為可優先發展與投入方向之參考。

出版日期 2024-12-31
作者 周伯勳
10

全球鈦合金產業自2020年代以來持續快速發展,受到航太、國防、醫療與新能源等高性能需求市場的推動,市場規模預計至2031年將達85.8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約7.02%。其中,技術進步與可持續發展趨勢,如廢鈦回收、低碳製造、3D列印等技術需求,擴大了新興產業用鈦需求,並進一步提升鈦合金的加工效率與市場潛力。綜觀過去幾年鈦合金發展重點,可發現以鈦合金材料成分的研發優化與製程創新為重點。近期技術突破包括低彈性模量合金的開發以提升醫療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高強度高韌性合金滿足航太結構需求,以及耐高溫材料應用於發動機和新能源領域。積層製造技術在複雜結構件的生產中持續展現成長優勢,顯著降低材料浪費並提升效率。此外,廢鈦回收技術與表面處理技術的成熟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拓展了建築與能源領域的應用空間。未來,鈦合金材料將朝向高性能、廣應用的方向發展。全球市場需求的成長與技術成本的下降,將促進其在航太、醫療、新能源與建築等多領域的持續擴展。透過綠色製造、客製化生產與技術協同創新,鈦合金成為各領域應用的關鍵材料,成為企業策略發展的戰略金屬。

出版日期 2024-12-11
作者 李志賢
11

近年來,全球鎳金屬的產量與產能持續穩定增加。根據國際鎳協的統計,2021年全球鎳產量約261萬公噸,印尼和中國大陸為主要生產國。2022年產量成長至306萬公噸,主要受印尼大幅擴張產能影響。2023年產量持續成長至336萬公噸,但產能也大幅提升至516萬公噸,而中國大陸的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甚至低於50%,顯示市場需求未如預期,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將不利全球鎳金屬市場發展。觀察全球產能變化與布局,可發現增加之產能以中國大陸提升電池產業相關產能最為明顯,而近年電動車之發展不如預期,在中國大陸未來硫酸鎳產能持續增加情況下,如電池產業未有較明顯之成長,未來將面臨較嚴峻之過剩情況,由於鎳金屬製程可轉製特性,如硫酸鎳可電積成純鎳、鎳生鐵可轉製高冰鎳等,任一材料出現明顯過剩情況將破壞其他應用市場之供需情況,建議相關用鎳業者應以整體鎳金屬市場進行評估,以免錯估情勢。

出版日期 2024-11-01
作者 簡佑庭
28

2024年上半年,全球鋁市受中美歐等主要市場政經因素影響,如全球市場需求疲軟、中國大陸產能過剩、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國際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國大陸持續產能擴張及其內需疲弱,導致國際市場鋁價波動。美方對中方進口鋁品在貿易壁壘的高關稅政策、中方鋁品低價四處傾銷,對全球鋁價亦產生壓力。展望下半年,建議國內業者應1.密切關注國際貿易政策變化,調整出口策略。2.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以應對鋁材價格波動。3.加強高端產品研發,提升市場競爭力,並加快技術升級,推動智能化生產。4.多元市場布局,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尋求與更多外部供應商合作,確保原料穩定供應。靈活應對並隨時關注市場變動。

出版日期 2024-09-13
作者 李志賢
15

2024上半年鎳金屬市場仍是相對艱辛的一年,下游不銹鋼及電池材料除受到總體經濟影響外,中國大陸房市低迷、電動車成長趨緩等因素影響,下游需求皆是相當疲弱,縱有反彈也多為曇花一現,復甦速度有限。2024年下半年而言,雖市場預估美國將於9月降息,但降息之幅度仍未能確定,且降息帶來之相關大型建設投入、耐久財消費等需求,仍需待時間消化,建議應持續審慎關注總體經濟發展與訂單復甦程度。

出版日期 2024-08-05
作者 薛伊琇
23

近年來受國際地緣政治紛擾、全球產業淨零排放等影響,金屬循環回收利用的議題討論度持續升溫,一方面希望降低進口依賴,一方面是盼達到減少碳排放量的目的。根據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2023年研究報告指出,全球銅金屬的回收投入率(Recycling Input Rate, RIR)約為32%。此外,根據國際市調機構預測,2022年全球廢銅市場規模約為684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901億美元,2022-202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4.6%。觀察各主要經濟體的環保政策也會發現,在地回收並建立廢銅閉循環利用路徑是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我國缺乏上游銅原物料,因此如何減少銅資源外流,進而建立國內含銅電子廢棄物的閉循環路徑,完備再生銅提煉技術,是我國產業可思考布局的方向,也會是未來業者取得低碳銅材的重要管道之一。

出版日期 2024-05-23
作者 簡佑庭
30

全球汽車品牌商不斷推出一系列車身輕量化車款,以提升燃油效率與里程續航力。品牌商及其供應商淨零排放作法大致有二:其一,採用「低碳原鋁」,以再生能源冶煉原生鋁。其二,採用「再生鋁材」,諸如建置閉循環回收系統,製程廢料重複再利用;抑或採用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的報廢鋁料。目的皆為減少一次性用鋁的使用數量,以及原生鋁製程所衍生的高碳排量。綠色供應鏈與低碳時代逐步來臨,對於汽車產業鏈者而言,尤其是未來電動車市場,既是挑戰亦是轉機。建議國內業者可從低碳轉型中,尋找更具品牌形象、高附加價值產品的高階客戶,倘若能夠及早完成產品碳盤查與導入淨零排放技術,協助國際汽車品牌商整車/零組件製造商碳排減量,裨益鏈結國際低碳汽車市場外銷訂單。

出版日期 2024-02-23
作者 周伯勳
37

2023年,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電動車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導致鋰價一路下跌至今。然而,長期而言,電動車發展趨勢仍為鋰金屬價格上升的推力,加上各國針對戰略金屬關鍵材料部分逐漸重視,在地化相關政策補貼亦會影響業者擴大投資生產,加上COP28共同目標為提高使用潔淨能源比例,脫離化石燃料,因此未來鋰價的漲跌也受到上述這些因素影響。展望未來,鋰金屬產業將持續朝垂直整合及本土化兩大趨勢發展,未來電動車產業鏈下游之業者將持續布局上游原材料收購與投資,並且各國也希望掌握精鍊鋰礦的技術。此外,澳州西部目前成為各國廠商想布局的新鋰產區之一,逐漸增加針對中小型生產商的投資。台灣缺乏鋰礦資源與相關產業鏈,因此需持續掌握國際供應鏈脈動,以確保原物料或半成品取得管道,由於全球鋰金屬產業集中在智利、澳洲、中國大陸等國家,未來我國可持續掌握國際供應鏈脈動,透過策略性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提升產業能源韌性,以因應全球能源轉型趨勢。

出版日期 2024-01-31
作者 李志賢
13

受到電池產業鏈原料庫存去化、磷酸鋰鐵電池主導中國大陸電池市場,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輛異軍突起等因素影響,2023年鎳金屬應用於電池產業成長不如預期,整體使用量成長率僅為4%,相較於前幾年雙位數成長率顯得十分慘淡。惟若觀察整體產能布局情況與規劃,可發現市場對於含鎳電池的前景仍是相當看好,包含大量鎳中間體產能計畫以及硫酸鎳產能計畫,皆可以發現市場並不如需求端悲觀,仍是積極布局以提高硫酸鎳的產量。短期市場受到升息影響,整體需求雖不振,市況低迷,但在升息循環尾聲以及即將來到的2025年電動車商機,仍可對於電動車乃至於電池、電池材料、原料市場抱有正面期待。市場預估2024年下半年起,電池市場有望脫離去庫存的生產週期,並自材料端開始復甦,且在主要經濟體開始降息後,將進一步刺激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需求,預估整體市場將在未來1-2年間開始有較穩健的發展,將進一步帶動鎳金屬於電池產業的需求,預估2024年電池產業鎳金屬使用量將重回雙位數的成長。

出版日期 2024-01-05
作者 簡佑庭
75

今年度「2023年(第28屆)國際鋁業大會」議題主軸仍關注國際大廠淨零排放發展進程,聚焦國際大廠淨零排放關鍵投資項目與發展進程,例如減碳措施與路徑、製程節能減耗與智慧化、再生料循環回收等低碳轉型議題與新興應用。觀察今年與去年國際鋁業大會淨零排放主軸差異,可以發現:1.部分大廠開始制定淨零排放路徑指引,2.電力脫碳策略強調採用氫能源,如製程減碳導入低碳氫能,3.開始執行碳捕捉與封存相關計畫,開發高效碳排移除技術與立案通過封存許可地點,4.長期下市場依舊看好電動車發展,強調電動車將推升鋁材用量,並開始計算低碳/再生材料可大幅降低電動汽車產品碳排衍生量,更重要的是,5.與會標竿業者皆一致認同淨零轉型將有助於驅動投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