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產業

~
出版日期 2025-06-24
作者 陳芙靜
26

受到全球高通膨、供應鏈瓶頸、高利率風險等因素,2024年全球離岸風電新增容量達9.7GW,較2023年大幅衰退19.2%。2024年前三大新增容量設置國則分別為中國大陸(57.8%)、臺灣(12.3%)、及英國(12.1%)。2024年全球前五大離岸風電新增容量供應商,分別為SGRE(26.8%)、明陽智能(18.1%)、Vestas(12.3%)、金風科技(11.3%)及東方電氣(10%)。2025年全球雖仍面臨高成本、供應鏈短缺、美國川普總統停止離岸風電發展等負面因素,加上貿易壁壘等問題,對離岸風電產業構成鉅大的挑戰,恐將影響投資信心和供應鏈穩定性。但在歐盟、英國及亞洲各國政府持續支持離岸風電發展,加上巴西於2024年通過離岸風電法案具發展潛力,預估2025年全球離岸風電新增容量將高達15GW。

出版日期 2025-06-09
作者 黃冠綸
7

為掌握固態吸附碳捕捉技術的產業發展脈絡與重點趨勢,本文以美國專利資料庫(USPTO)做為資料來源,透過專利數量變化、主題建模與主路徑分析,系統性探討該領域的技術演進與企業佈局。研究結果顯示,自2006年起,固態吸附的氣體分離相關專利數量快速成長。專利主題集中於氣體分離純化、變壓吸附(PSA)、空氣處理設備設計、沸石與MOF吸附劑材料。其中,沸石多由氣體與石化企業主導;MOF則以學術機構及ExxonMobil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室內空氣與直接空氣捕捉(DAC)成為新興應用領域,由Climeworks與enVerid Systems等新興公司領軍。主路徑分析揭示主要技術演進以多床結構結合PSA/TSA操作為核心,並逐步朝模組化設計發展。目前氣體分離類碳捕捉技術已由多家氣體與石化企業掌握主導權,市場競爭趨於成熟。建議國內有意投入碳捕捉技術之企業,可考慮自其他碳源(如室內空氣、鍋爐煙道氣或直接空氣)切入,進行市場區隔與技術差異化布局。同時,應密切銜接政府淨零轉型政策,善用如百億綠色成長基金等政策資源,積極爭取資金與試點機會,以加速關鍵技術成熟並拓展新興應用市場。

出版日期 2025-02-19
作者 李沅融
26

  韓國離岸風電產業近期呈現上升的趨勢,除了積極推動加速風場開發的法案,也透過提高在地化措施的比重來扶持國內業者。韓國系統商從近兩年間的招標中取得豐富的實績,除了本身的風力機產品被國內的小型風場採用,也透過與國際系統商合作,建立機艙組裝廠的方式,提供14MW、15MW的風力機給大型風場。水下基礎業者繼去年採取的擴張策略後,在今年的招標中也表現亮眼,如三星重工及SK Oceanplant等業者被今年得標的風場選為供應商,同時也與其他國際業者合作,透過建廠的方式,增加產能彈性,同時降低生產成本,除了能供應國內市場,也能出口到外國市場。整體來看,不論是韓國政府及業者都正在積極的增加競爭力,並完善供應鏈。

出版日期 2025-02-12
作者 黃婉婷
20

過去兩年間,受各國淨零政策規劃推動,氫能產業正加速發展。雖作為新興產業,但從各國氫能規劃進程可見,產業蘊藏巨大發展潛力。在氫氣的上游生產端到下游應用環節,各階段均為金屬材料提供了廣泛的應用機會,包括雙極板、電解槽和燃料電池系統輔助設備以及各類閥件總成等關鍵組件。不銹鋼材料憑藉優異的加工性能以及高溫高腐蝕環境的出色耐受力,在氫能應用領域有許多應用機會,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出版日期 2025-02-04
作者 邱柏菁
10

全球風場建置數量及容量漸增,促進運維人力與服務需求持 續上揚,加上離岸風場開發已逐步往深水或開放海域等嚴苛環境 擴展,對運維工作及人員安全形成另一層挑戰,同時加增對特殊 工作船舶需求,拉高運維成本。此外,隨極端氣候狀態造成環境 風險升高,未來如何能從定期檢查轉向更靈活的、基於風險的檢 查,或甚至全程遠端操控等,以降低運維活動的成本,促進工作 執行的安全性、彈性及效益等,數位化、智慧化及無人化運維技 術成為關鍵,也成為國內外風場運維實務及技術精進的切入點。 研究發現,隨技術不斷革新,風場無人化運維化技術朝向幾 大方向發展,包括:(1)數位、智慧、無人系統的軟硬整合,提升 運維效率與安全性;(2)長時間、大範圍環境監測,提升應變能力 及場域數據掌握能力;(3) AI 負責任務規劃與自主任務執行。

出版日期 2025-01-10
作者 黃冠綸
23

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作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全球已投入大量資源促進其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資料,全球844個CCUS專案中,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專案數量居於前列,其中碳捕捉技術在全產業鏈佔據核心地位。企業發展碳捕捉技術策略多樣,包括自身製程改善、新業務發展及以碳捕捉為核心經營模式,並透過多元資金來源推動發展,例如政府補助、募資、碳權販售及上市。未來,台灣可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結合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完善產業鏈,探索資金籌措新模式,加速碳捕捉技術商業化進展,提升全球競爭力。

出版日期 2025-01-03
作者 李沅融
9

全球浮動式風電目前正處於從原型機到示範風場的過渡階段,目前已經併網的風場多為單機的示範風場,預估在2030年之後才會進入商業化階段。市面的浮動式水下基礎依照設計形式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半潛式、浮筒式、駁船式以及張力腿式,其中又以技術成熟的半潛式水下基礎為目前最為常見的種類,尤其是由Principle Power推出的WindFloat系列為技術成熟度較高,且已經被安裝在數座風場,取得驗證的浮台。從近期浮台的發展趨勢來看,各製造商及技術開發商已經針對風力機大型化的趨勢,對浮台的細節進行完善,同時提出新的方案設計。目前我國已經提交環評審查的浮動式專案共13案,其中9案已經通過審查,4案則還在審查中。從開發商目前提交的文件來看,多數專案都偏向使用技術較為成熟的半潛式浮台。

出版日期 2025-01-03
作者 林子欽
10

隨著離岸風電、油氣產業與船舶市場的增長,海上塗料需求迅速擴大,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39.9億美元。面對國際標準NORSOK M-501和ISO 12944-9的高規格要求,台灣塗料製造業正積極尋求技術升級。永記造漆和柏林公司雖具備基礎設施,但缺乏實際應用經驗,多依賴國際品牌佐敦與Hempel。透過產業政策與外商合作,本土廠商有機會提升生產能力與技術標準。在智慧化製造方面,國際廠商如ROSS、GMM Pfaudler與Bühler等提供高速分散機、剪切攪拌機與珠磨機等先進設備,優化塗料製程效率和品質。台廠應聚焦國際標準的檢測設備開發,如光譜儀和色度計,以填補市場需求並強化本地供應鏈競爭力,推動海上塗料製造邁向更高效與國際化的發展。

出版日期 2024-12-24
作者 陳靜樺
11

日本政府自2019年起持續公告新增及調整具離岸風電發展潛能之海域,並陸續展開各場域之競標作業,截至目前已公告兩輪風場得標結果,並已進行第三輪招標。為因應國際趨勢,日本政府已規劃針對未來競標規則進行調整,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風場開發風險,確保該國再生能源目標如期達成。除了針對政策的探討外,本文亦觀測該國離岸風電產業現況並歸納發展趨勢,發現今年度日本積極推動浮動式水下基礎新技術,且已收穫成果,而在風力機供應鏈的部分則藉由提供周邊零組件與服務來切入。透過本文,將可更了解日本在2024年於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動態以及對未來的布局方向。

出版日期 2024-12-13
作者 陳芙靜
10

面對中國大陸業者的低價競爭,歐盟以永續性及產業韌性為主軸,祭出關鍵原物料法案、淨零產業法案等鼓勵在地生產,以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另為緩解CBAM成本,離岸風電開發商可能要求供應商採用更綠色的生產流程。有鑑於我國在2050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將達40~55GW之目標量,大量離岸風場施工在即。離岸風電不僅要提供零碳的潔淨能源,如何在上游供應鏈、施工安裝及運維等各階段達成淨零,將成為未來我國離岸風電產業發展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