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WEA 2015年報告資料顯示,全球小型風力機累計裝置量2015年為755MW,較前一年678MW增加77MW,年成長率約11.3%,顯示小型風力機市場於2013~2014年呈現較低成長。主要市場為中國大陸新增31MW、英國新增25.7MW及美國新增5.6MW,三者約占全球市場八成左右,如【圖1】所示。預估未來3~5年,小型風力機在歐洲其他國家,如德國、西班牙、波蘭、瑞典與烏克蘭等,以及亞洲地區如印度與日本,市場預估將呈現小幅成長,帶動整體小型風力機裝置量增加。
目前我國廠商在離岸風力機技術發展尚在起步階段,技術掌握度不足,本文透過專利地圖分析,提供相關技術布局之方向。「直驅式離岸風力機」未來發展的技術缺口初步設定為旋轉葉片技術的「葉片設計/組裝」與「葉片變槳控制」技術、風力機系統的「煞車」技術及控制訊號技術的「風力感測器」與「轉換效率」技術;而依據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條件,具有「抗極端負載」功效之技術則更顯得重要,因此現階段多會藉由旋轉葉片技術的「輪轂」與「葉片變槳控制」技術,風力機系統技術的「控制系統」、「方位/偏航馬達」與「風力機系統組裝」技術等項目來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Market leader within offshore wind power – Our contribution to clean energy so far
地熱被視為取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利用溫度高於150°C的地熱能源進行商業發電即具經濟效益。雖說地熱能先天上需投入固定的資源成本,然地熱發電廠建成並投入運營後,產生的能量就永遠存在。2019年全球地熱發電裝置量為13.9GW,目前裝置量超出1G者有7個國家。根據WGC 2020預測,2025年全球裝置容量為19,361MW。來自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及風能,成本快速下滑的競爭,地熱發電的成長速度不如預期。然而,地熱發電的低廉營運成本,以及可作為穩定基載電源特性,則促使各國政府願意開發與提供鼓勵政策。
日本政府自2019年起持續公告新增及調整具離岸風電發展潛能之海域,並陸續展開各場域之競標作業,截至目前已公告兩輪風場得標結果,並已進行第三輪招標。為因應國際趨勢,日本政府已規劃針對未來競標規則進行調整,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風場開發風險,確保該國再生能源目標如期達成。除了針對政策的探討外,本文亦觀測該國離岸風電產業現況並歸納發展趨勢,發現今年度日本積極推動浮動式水下基礎新技術,且已收穫成果,而在風力機供應鏈的部分則藉由提供周邊零組件與服務來切入。透過本文,將可更了解日本在2024年於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動態以及對未來的布局方向。
Theupcoming roll out of a new tender system for offshore wind in The Netherlands
英國再生能源協會(Renewable Energy UK)與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於6月6-8日假英國倫敦共同舉辦全球最大離岸風能展Offshore Wind Energy 2017,吸引全球逾80多國、430家廠商及1萬以上人次參與。
隨著離岸風電技術在近幾年間快速發展,風力機的尺寸也快速大型化,使得整體製造難度也隨之增加。全球市場環境在新冠疫情後受到高通膨、高利率及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影響,使得市場環境惡化,再加上各國對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使得不論是系統商或是零組件製造商都面臨著重大的壓力。為了加速風場的開發進度,國際標竿製造商和技術開發商持續投入材料、設備及銲接技術等領域的研究,並在製程中引進智慧化及數位化的應用,除了解決離岸風電領域人力短缺及製造難度增加的問題,也縮短零組件的製造工時,降低整體製造成本並加速風場的建置速度。
2014年全球離岸風力機新增容量達1.713GW,集中在英國(47.5%)、德國(30.9%)、中國(13.4%)及比利時(8.2%)四個國家;前五大風力機供應商分別為Siemens(74.6%)、Vestas(8.2%)、遠景能源(7.2%)、上海電氣(5.7%)及Areva(2.6%)。在2014年全球離岸風力機累計容量方面,前四大國家則為英國(51.3%)、丹麥(14.5%)、德國(12%)及比利時(8.1%),Siemens(60%)、Vestas(18.9%)、Senvion(5.6%)及Bard(4.6%)則為前四大風力機商。
目前全球離岸風力發電市場九成集中在歐洲,亞洲僅佔全球市場8%。然近年來亞洲各國藉由政策推動積極導入,包括2014年中國大陸及日本皆頒布躉購電價政策加速離岸風場的建置,帶動當地產業供應鏈蓬勃發展;南韓則大舉透過西南海域實證測試與示範事業之推動,扶植國產整機系統。
1
2
3
4
5
6
7
8
9
10
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所提供之所有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研究報告、圖表、影像與影音等),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其著作權歸屬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所有。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服務,可提供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作為非商業用途之內部使用參考,下載或使用網站中所提供之內容及服務,應遵守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非經本中心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全部或局部之重製、公開傳輸、改作、散布或其他利用本網站資料之行為。
由於科技發展及產業變動快速、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之影響等,本網站無法保證所提供資訊之時效性及完整性,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如有內部使用參考時,請注意發佈日期、立論假設或當時情境,並自行承擔因使用本網站資訊可能產生之任何損害。
非常歡迎您光臨「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保障您的權益,請您務必詳細閱讀下列內容:
一、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本網站如何處理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個人識別資料。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二、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四、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的網頁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該連結網站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
五、與第三人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六、Cookie之使用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七、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