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產業

~
出版日期 2018-03-31
作者 陳芙靜
19

2016年全球累計離岸風電容量達14,384MW,前三大累計國家為英國(42.6%)、德國(33.9%)及中國大陸(13.4%)。全球累計前十大離岸風力機供應商為Siemens(64.1%)、MHI-Vestas(14.6%)、上電(6.6%,來自Siemens 4MW產品生產授權)、Senvion(5.3%)、Bard(2.8%)、遠景(1.3%)、華銳(1.2%)、金風(1.2%)、湘電(0.4%)、聯合動力(0.3%),而重慶海裝、GE及日立則為後進潛力競爭者。由前十大供應商發展動態分析得知,歐美國際大廠進行水平及垂直供應鏈整併成為趨勢,致力於降低成本。中國及日本系統廠仍以提升技術能量建立實績為主軸。目前全球離岸風力機市場雖然Siemens獨大,但包括MHI-Vestas、GE、日立及其他眾多中國後進整機系統商紛紛搶進,除風力機供應鏈外,亦積極朝施工安裝及運維方面佈局,欲以創新營運模式在離岸市場大顯身手。

出版日期 2023-01-07
作者 蔡欣芝
19

韓國目標係於2030年前安裝12GW之離岸風電發電容量,且韓國政府以及當地開發商透過招標規則推動離岸風電供應鏈發展,雖然近年韓國未有商業風場併網,但國際開發團隊以及標竿系統商仍對韓國市場保持高度投資意願。在產業發展部分,韓國風力機系統商除投入離岸風力機自主開發之外,也跟三大國際標竿業者合作,其中尤以Vestas布局最為積極,已與開發團隊簽下風力機優先供應合約,並將於全羅南道投資設廠。除風力機產業外,韓國水下基礎產業也已一躍成為開發商之亞太市場合作夥伴,未來具有高度潛力持續搶下國際訂單。

出版日期 2025-01-10
作者 黃冠綸
19

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作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全球已投入大量資源促進其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資料,全球844個CCUS專案中,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專案數量居於前列,其中碳捕捉技術在全產業鏈佔據核心地位。企業發展碳捕捉技術策略多樣,包括自身製程改善、新業務發展及以碳捕捉為核心經營模式,並透過多元資金來源推動發展,例如政府補助、募資、碳權販售及上市。未來,台灣可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結合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完善產業鏈,探索資金籌措新模式,加速碳捕捉技術商業化進展,提升全球競爭力。

出版日期 2013-08-23
作者 侯貫智
20

行政院已於2011年開始推動「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讓風力發電產業頓時成為各界關注的新能源市場,尤其對相關產業鏈供應商而言。雖然目前國內2MW級以下之塔架、發電機、齒輪箱、葉片等相關零件已具供應能力,但在材料自主化方面仍有待補強。目前市面上製造風力發電機時,不同型態製造商對材料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同時由於科技的研發進展,未來風力發電機所使用的材料也可能與目前廣泛應用的材料會產生差異。

出版日期 2015-06-01
作者 陳芙靜
20

前央視記者柴靜自製紀錄片「穹頂之下」爆紅,外界聚焦中國大陸「霾害」污染問題。霧霾主要成分PM2.5的顆粒包含15種致癌物質,長期將對人體造成重大傷害。2014年11月,美國紐約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中國煤炭消耗總量控制工程”研究成果中即提到,2012年中國大陸約有67萬人死於煤炭使用所引起的PM2.5空氣污染。

出版日期 2019-07-19
作者 陳仲宜
20

全球能源形勢日益嚴重的今天,大量使用石化能源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使得尋找潔淨可再生能源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地熱能源作為一種潔淨無污染,且儲藏量近乎無窮的可再生能源,其開發及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有鑑於此,本文擬淺析地熱發電技術發展動向,作為業者投入綠能產業之參考。

出版日期 2020-12-15
作者 陳靜樺
20

鋼構件在離岸風電產業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而在生產這些產品時,業者通常需仰賴大量的高階銲工及非破壞檢測人員,同時這些鋼構件的使用年限長達20至25年,因此對於銲接品質、技術及相關檢驗流程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在人員培訓上亦需投注相當心力。本篇評析藉由丹麥及阿拉伯的例子,發現兩國著名鋼構廠皆擁有完善的學徒/搭檔制度,國家內亦有其他外部培訓機構提供受認證的高階銲工及非破壞檢測培訓,同時在丹麥更透過線上培訓/媒合平台,串聯國內參與離岸產業的人才,隨時補充短缺的人力。透過汲取這些國家的優點,將有助於臺灣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機制,也能作為未來精進的參考方向。

出版日期 2021-01-18
作者 李欣穎
20

台灣過去較無大型海上鋼構件產業經驗,造成防蝕塗裝產業發展依附於造船產業,相對抑制整體產業能量及人才需求,惟近年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帶動海上鋼構件及相關防蝕塗裝產業需求,促成業界對於持有防蝕塗裝國際證照之人才需求及技術知識,故欲介紹海上結構件防蝕技術及分析業界施作要求相關人員需取得的國際證照,期盼能增進各界對防蝕人才培育的了解與重視。針對FROSIO及NACE兩大證照體系剖析,若論嚴謹度而言,FROSIO已取得ISO 17024認證,且因發源於挪威更被視為歐規體系證照;若論證照門檻而言,NACE CIP Level 1因無工作經驗要求,更適合與學校推動產學合作。

出版日期 2022-11-28
作者 陳仲宜
20

智慧能源管理系統(Smart energy management,EMS)的關鍵功能在使用來監測、控制與優化發電或輸電系統的性能,該系統旨在降低能耗、提高系統利用率、提高可靠度、預測電氣系統性能以及優化能源使用以降低成本。大多數已實施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產業所實現的年度能源節約量是未實施此管理系統之產業的2~3倍,具體來說,經理人須進行智慧能源管理的初始投資,因綠色與節能不再只是製造業的附屬品,其已成為全球工業 4.0中領先者的新興標準政策。善用智慧能源管理技術,實現能源有效分配、能耗低、設備效率提升,進而降低成本的良性循環,不啻為現階段製造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出版日期 2020-01-21
作者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容丕達 工程師
21

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國家非核家園共識,政府規劃新能源政策目標於2025年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至20%,另規劃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設置推動目標為於2025年達成目標裝置容量4.2GW,其中陸域風電佔1.2GW,離岸風電佔5.5GW。在未來5G通訊帶來更大的通訊頻寬及物聯網應用普及下,運維特化裝置/設備、風力機系統、風場監控站、全球監控中心及數據庫將更能進一步聯結,進行自動化檢測、監控及分析,為風場開發商提供分析及決策,而智慧型輔助裝置將為上述應用情景與現場人員連結之第一線,因此本文將針對智慧型輔助裝置於我國離岸風電產業運用潛力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