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

~
出版日期 2012-06-30
作者 盧素涵
26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係於1987年由美商柯達(Kodak)發明,隨後各廠商便將此新興技術作為顯示器之用。其依驅動方式可分為被動矩陣PMOLED(Passive Matrix OLED)與主動矩陣AMOLED(Active Matrix OLED)。其中,AMOLED具耗電量較低、解析度較佳及較適合發展大型化等優點,有機會成為繼TFT-LCD之後的次世代新興顯示器。

出版日期 2018-04-23
作者 盧素涵
26

由於AMOLED不需背光源、外型可較LCD輕薄、同時畫質鮮明,也可加工為可撓曲的外型,單價與收益較佳。另外AMOLED在製造上因整體良率不易控制,使得技術進入門檻較高,一旦研發有所成果,在競爭優勢上將能大幅拉大與對手的差距,因此成為面板業者未來投資的首選。

出版日期 2024-06-26
作者 黃佳寗
26

綠色鋼鐵被定義為以綠色能源和生態友好的方式生產的鋼鐵,運用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等綠色能源作為煉鋼主要能源,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伴隨越來越多人關注氣候變遷並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願意花費較高昂費用來購買綠色鋼鐵產品的消費者也不斷增加,進而促進對綠色鋼鐵的需求不斷上升。2022-2023年雖受全球經濟成長趨緩、高通膨和高利率墊高鋼廠生產成本,導致整體製造業用鋼需求低迷,但對綠色鋼材的需求卻不斷上升。參考DataM Intelligence 2023年的研究,2022年全球綠色鋼鐵市場規模約為2億美元,預估2030年將快速成長至1404.4億美元,在2024-2030年間將以126.7%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成長,顯示下游各應用產業對綠色鋼鐵的需求潛力相當可觀。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與下游用鋼產業與日遽增的需求,國內外主要鋼廠紛紛著手進行短中長期的綠色鋼鐵產製規劃,歐洲腳步相對較快,目前已有多個鋼廠處於示範量產階段。國內鋼廠雖起步較晚,也透過上下游協作模式,共同追求產製符合碳中和認證的綠色鋼鐵,期望可加速國內自主產製綠色鋼鐵的步伐。

出版日期 2012-08-01
作者 盧素涵
27

2012年4月11~13日,日本東京有明國際展覽中心(Tokyo Big Sight)舉行「第22屆FINETECH Japan(FINETECH Japan 2012)」,同時舉行的還包括「Display 2012」、「第2屆Printed Electronics Fair」、「第3屆高功能薄膜技術展(Filmtech Japan)」、「Photonix 2012」等。其中,觸控面板、保護玻璃等智慧型手機用的相關零組件、中小尺寸LCD技術等深受注目。此外,展覽期間同期也舉辦多場技術研討會,邀請許多國際知名面板大廠擔任演講嘉賓,包括:韓國三星行動顯示(Samsung Mobile Display,SMD)、日本夏普(SHARP)以及由日本官方產業革新機構(INCJ)、東芝(Toshiba)、日立(Hitachi)、 Sony所組成的Japan Display的高層等等。

出版日期 2013-05-10
作者 陳建任
27

頁岩氣快速發展,美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降低了煤炭以及其他能源的消耗比例,減少了對中東國家石油能源的依賴。

出版日期 2013-07-19
作者 林偉凱
27

不銹鋼最早是作為裝飾材料用於汽車上,然而近年來,汽車廢氣排放系統中大量使用了不銹鋼,因為不銹鋼具有較佳的耐高溫性和優良的耐蝕性,並能減輕本身重量,進而節省燃油消耗。為滿足社會對降低汽車廢氣污染的要求,用於廢氣排放系統的材料已經從普通鑄鐵和鍍鋁碳鋼板發展到不銹鋼,並進一步從一般性能的不銹鋼發展到高性能的特殊不銹鋼。目前每輛轎車平均使用不銹鋼20~30kg,美國已超過40kg,全球汽車用不銹鋼一半以上是用於廢氣排放系統。

出版日期 2019-11-21
作者 蔡佳彣
27

中國大陸雖大幅度領先印度,但近年印度成長率皆優於中國大陸,加上印度政府於2017年10月提出將投資6.92兆盧比作為政府支出,擴建公共建設,可望未來成長率將攀升。

出版日期 2021-03-10
作者 陳建任
27

鋼鐵業進行智慧轉型可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品質穩定性、增加製造精度與減少缺陷、提高設備利用率與靈活性、加速企業內訊息與知識的溝通等。本文將整理幾個國內外鋼鐵業應用數位化技術進行轉型升級的案例,說明數位化正如何改變鋼鐵業,提供鋼鐵業者經營之參考。

出版日期 2022-08-03
作者 洪雪娟
27

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影響,部分企業出現停工、裁員等情形;2021年隨著疫苗普及率上升,即使面對疫情反覆,全球景氣逐漸復甦,終端市場需求強勁,帶動製造業成長及就業市場。2021年我國傳統製造業平均受僱員工人數較2020年成長0.05%,主要成長動能來自唯一正成長的金屬機電工業0.9%。2021年製造業平均整體經常性薪資為新台幣40,830元,較2020年平均新台幣39,557元成長3.2%。因疫情邊境封鎖降低各國人力流動,製造業面對嚴重人力不足,也因此提升業者導入智慧製造和數位科技的意願,有利於產業的升級轉型及薪資成長。

出版日期 2020-06-20
作者 劉一郎 洪雪娟 薛乃綺
28

受全球景氣穩步復甦影響,2018年我國傳統製造業產值成長7.9%,連續兩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