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

~
出版日期 2014-09-30
作者 林偉凱
29

近年來中國大陸以低價的鋼品傾銷全球,台灣因地緣關係首當其衝,經濟部技術處及法人單位金屬中心研提研發計畫,針對汽車產業、家電產業與餐廚具產業,協助廠商積極開發高值化產品,幫助不銹鋼產業技術升級,以提昇產業整體競爭力。

出版日期 2016-05-05
作者 燁聯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梁銘儒 協理 陳彥名 處長 謝尚錡 課長
29

300系不銹鋼價格昂貴且價格變動幅度大,造成整個產業鏈營運上相當大的困擾。為了避免此類不銹鋼價格受鎳價波動所影響,因此擴大了400系不銹鋼的迅速發展,藉以替代300系不銹鋼在各相關領域的應用。400系不銹鋼主要分為肥粒鐵系及麻田散鐵系,目前燁聯公司致力於汽車排氣系統、機/自行車碟剎盤、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築裝潢、家庭生活製品等用料開發。

出版日期 2021-03-10
作者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三所 鄭漢榮 助理研究員 劉翰璋 助理研究員
29

數位轉型如欲順利推行,課題並非僅包含技術構面,策略、組織與文化、營運流程、技能也需顧及,方能達到改變商業模式、創造新價值等成果。然而根據金屬業的手工具次產業廠商問卷調查,廠商雖普遍同意數位轉型是大勢所趨,但所需主要外部協助包含政府研發補助、教育/技能訓練服務、提升重要性認知、建構策略、顧問諮詢診斷、取得資金等方面,故協助廠商跨出正確的第一步為當下關鍵。有鑑於此,可透過虛擬平台串接法人既有實體場域及週邊服務,提供數位轉型一站式平台,並透過問卷形成轉介機制;再者,需要產業公協會參與平台經營,讓企業需求成為領導平台發展關鍵。藉此即可協助金屬業發展數位轉型,並讓平台因能持續獲利達自主營運效果。

出版日期 2021-10-05
作者 陳建任
29

巴黎氣候協議通過後,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已成為國際間減緩氣候變遷的主要目標。去年國際能源總署(IEA)所完成的鋼鐵業技術發展藍圖,主要也圍繞在鋼鐵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節能減碳技術。本文將針對IEA的鋼鐵技術發展藍圖撰寫過程、鋼鐵業的減碳課題、鋼鐵技術發展藍圖規劃與建議、創新型煉鋼技術等報告內容,進行簡要說明。

出版日期 2019-03-11
作者 林偉凱
30

不銹鋼生產過程中,對不銹鋼進行表面處理時會產生大量的廢酸,而該廢酸含有較高濃度的游離酸,如硝酸、氫氟酸等,和大量淤泥及有價金屬。本文探討與分析酸洗廢液回收技術與金屬回收技術及其優缺點,以供國內相關業者參考。

出版日期 2018-07-23
作者 蔡培軒
31

承接在傳統LCD、OLED之後,Micro LED(微發光二極體)被喻為是即將顛覆產業的新一代顯示技術。近來隨蘋果、Sony兩大廠對Micro LED的日益重視,已吸引國內外業者紛紛投入,進而加速Micro LED商業化量產時程。然而Micro LED牽涉巨量轉移(Mass Transfer)、微組裝、基板接合等技術,領域橫跨LED、面板、半導體、系統整合等產業,而這些產業台灣已擁有成熟且完整的產業供應鏈,若積極發展Micro LED技術,進展有望比其他國家更為快速。其中製程設備在生產Micro LED時,也將扮演重要角色之一。故本文針對台灣Micro LED面板製程設備廠商,在未來佈局Micro LED製程設備時進行競爭優勢分析,以利未來發展。

出版日期 2018-10-15
作者 盧素涵
31

2018 年 8 月 29~31 日於南港展覽館展出的智慧顯示與觸控展覽會(Touch Taiwan 2018),係由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TDUA)所主辨,然為凝聚產業共識,首度攜手由光電協進會(PIDA)主辦的台灣具指標性之台北國際光電週(OPTO Taiwan),打造最具規模的國際展會跨界合作,以同期聯合展出模式盛大開展,合計總規模約475家廠商、1,200個攤位,開創台灣高科技展會的新格局與新視野。

出版日期 2021-06-07
作者 陳建任
31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與鋼鐵產業帶來很大的衝擊。本文將針對全球鋼鐵市場及歐、美、亞等主要區域市場的鋼鐵需求現況與展望進行解析,提供鋼鐵業者經營參考。

出版日期 2024-01-11
作者 蔡欣芝
31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正式上路試行,自2026年起進口商須繳交碳邊境稅。鋼線鋼纜產業係屬鋼鐵產業鏈中游中間產物,即在列管品項當中,故逐年推動減碳策略確有其必要性以及時間緊迫性。觀測國際標竿廠商多以能源轉換、循環經濟為主要減碳策略,例如全球最大之鋼線製造商韓商Kiswire集團以及比利時商Bekaer集團皆大力投入再生能源建置。而德國鋼棒供應業者Waelzholz公司則已與ArceloMittal等多家上游供應商簽署低碳盤元等原料之供應協議。建議我國業者在低碳轉型策略規劃上,初期可採用低碳電力、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方式著手落實減碳,中長期而言我國業者可結合上游供應商建立綠色供應體系,偕同供應夥伴共同投入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