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出版日期 2016-08-22
作者 陳仲宜
9

機械傳動設備為精密機械運轉不可或缺之關鍵元件,為加速台灣精密機械產業轉型升級,並強化國際市場競爭力,本文擬針對全球精密機械傳動系統市場概況進行分析,以提供國內產業界瞭解商機之所在。

出版日期 2019-09-04
作者 盧素涵
16

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為我國高科技精密機械產業常用的兩項傳動元件。2018年我國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的產值與出口值均呈現兩位數的成長幅度:滾珠螺桿產值為新台幣129.1億元,成長46.7%;出口值為新台幣78.4億元,成長49.8%。線性滑軌產值為新台幣296.5億元,成長49.1%;出口值為新台幣206.8億元,成長47.5%。

出版日期 2020-03-25
作者 盧素涵
13

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為我國高科技精密機械產業常用的兩項傳動元件。2019年我國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的產值與出口值均呈現兩位數的衰退幅度:滾珠螺桿產值為新台幣61億元,衰退52%;出口值為新台幣40億元,衰退49%。線性滑軌產值為新台幣198億元,衰退33%;出口值為新台幣149億元,衰退30%。

出版日期 2021-04-16
作者 盧素涵
16

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為我國高科技精密機械產業常用的兩項傳動元件。2020年我國滾珠螺桿的生產值與出口值皆有二位數的成長,惟進口值大幅衰退近二成。主要進口國家為日本、中國大陸與德國,主要出口國家則是中國大陸、韓國以及日本。線性滑軌的生產值與進口值分別衰退3.6%、33.4%,出口值則微幅成長1.5%。主要進口國家為日本、中國大陸與法國,主要出口國家則是中國大陸、荷蘭以及南韓。

出版日期 2022-04-07
作者 盧素涵
23

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為我國高科技精密機械產業常用的兩項傳動元件。受惠全球經濟穩健復甦,國內半導體等終端產業需求帶動,2021年我國滾珠螺桿的產值成長率超過四成、進口與出口雙雙大幅成長超過五成。前三大進口國依序為日本、中國大陸與德國,前三大出口國依序是中國大陸、日本以及南韓。線性滑軌的產值與出口值成長幅度皆超過四成,進口值成長幅度甚至高達七成。前三大進口國依序是日本、中國大陸與德國,前三大出口國依序為中國大陸、荷蘭以及義大利。

出版日期 2023-03-29
作者 盧素涵
13

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為我國高科技精密機械產業常用的兩項傳動元件。2022年前三季受惠半導體產業積極擴廠與自動化設備等終端產業需求帶動,雖第四季全球景氣降溫、設備投資轉趨保守,2022年台灣滾珠螺桿生產值成長10%、出口值微幅成長0.4%以及進口衰退5.8%。主要進口國依序為日本、中國大陸與德國,前三大出口國依序是中國大陸、印度以及南韓。2022年線性滑軌的生產、進出口皆呈現衰退,衰退比例分別為5.5%、0.2%、6.5%。前三大進口國依序是日本、德國與中國大陸,前三大出口國依序為中國大陸、荷蘭以及義大利。

出版日期 2023-06-29
作者 陳仲宜
25

淨零碳排等環境課題的日益迫切,促使製造業從傳統的粗放型經濟成長轉向可持續發展。其將增加製造業的成本,同時對其組織與流程提出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基於人工智慧的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技術在整體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管理中提供更高的價值,並創造新的價值鏈。如在鍛造的應用中,實體系統與數位系統之間的協作節省實現無缺陷產品所需的時間與資源。此亦有助於提高製程的可重複性,大大降低廢品率;在焊接的應用中,數位雙生則是實現銲接過程數位化以邁向智慧銲接的完美工具。傳統金屬加工製造業數位化能力及該能力帶來高生產力、高效率、高準確性,將引領工業化的新階段。

出版日期 2024-01-03
作者 廖鴻瑞
32

受到通膨、升息、原物料上漲及俄烏戰爭的影響,終端市場需求疲弱,產業鏈開始去化庫存,2023年我國傳統製造業產值小幅成長1.4%,附加價值衰退5.1%。在主力產業中,金屬機電工業受創最深,產值及附加價值皆呈衰退狀態,化學工業則因原物料上漲而呈現產值成長但附加價值衰退的狀態,民生工業受益於宅食經濟持續發酵,產值及附加價值皆為成長狀態,其中又以食品製造業最為突出。自新冠疫情爆發後,接踵而來的通膨、升息、俄烏戰爭等因素,讓產業投入成本上升,附加價值率多呈下滑趨勢,即使部份產業附加價值率有些微上升,但也力道有限。

出版日期 2024-04-11
作者 謝明德
26

全球經濟在2023年面對地緣政治風險、通膨、升息等不確定性因素,大幅壓抑成長的腳步,導致消費與投資動能緩慢且停滯不前,全球貿易持續低迷。回顧整體傳統製造業出口,為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三大主力產業與次產業,整體出口市場表現全面衰退,比起前一年可說是由紅轉黑。整體而言,隨國際原物料價格走低,出口能見度亦欠佳。進口部分,廠商備料意願偏向保守,製造業投資明顯緊縮,半導體產業鏈復因庫存調節進度不如預期,抑制機械設備購置意願。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放眼2024年受惠人工智慧應用興起及全球供應鏈持續重組與布局,渴望能帶動傳統製造業進出口止跌回升。

出版日期 2024-04-29
作者 朱澔偉
13

近年全球各國重申2050淨零碳排目標,為響應綠色轉型,全球大型企業相繼採取減碳行動,呼應國際環境倡議。當國際大廠陸續響應綠色轉型倡議時,也紛紛要求供應鏈跟進綠化。國際品牌對供應商減碳與環保要求逐漸提升,碳管理也成為企業ESG的重要課題。本文因應園區多數之產業型態,聚焦「工業機械」、「半導體」、「電子與電力設備」與「網路與通訊設備」等產業之國際大廠對氣候目標、環保產品設計重點、永續供應鏈規劃等項目整理揭露,綜整本文之研究發現,現階段國際大廠對供應鏈廠商,製程碳排的資訊揭露程度日漸重視,這些國際大廠甚至會以供應商揭露資訊多寡判斷投入淨零的積極度,以作為往後是否持續納入供應體系之考量。故此,本文建議我國業者,現階段應優先由組織內部「建立透明的碳資訊制度」為首要目標,並制定碳排減緩計畫逐年實施,如此,方有機會持續納入國際大廠之供應鏈,穩定獲取永續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