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為我國高科技精密機械產業常用的兩項傳動元件。2018年我國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的產值與出口值均呈現兩位數的成長幅度:滾珠螺桿產值為新台幣129.1億元,成長46.7%;出口值為新台幣78.4億元,成長49.8%。線性滑軌產值為新台幣296.5億元,成長49.1%;出口值為新台幣206.8億元,成長47.5%。
2023年傳統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為194.8萬人,占製造業比例為68.6%,全球經濟受制於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及產業庫存調整影響,使得經濟成長力道趨緩,整體製造業動能衰退,傳統產業受僱人員數較2022年衰減1.1%。傳統製造業產值規模較大的主力次產業中,以化學工業的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為平均薪資最高之次產業,薪資分別為新台幣65,355元及55,903元,是唯二超過五萬元的次產業,其次則是基本金屬製造業平均薪資為新台幣43,703元,亦有高於整體製造業平均薪資。不過整體而言,傳統製造業薪資皆有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
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正式開戰後,迄今仍然方興未艾,美中全球兩大強權,除了透過貿易戰的方式在經濟與產業的競爭外,之間的競爭甚至已逐漸擴展到前瞻科技的人工智慧領域。2024年底,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在年度報告中,除了提出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各項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危害之外,更在反制項目的規劃中,提出正式啟動AI 曼哈頓計畫,規劃透過「公私協力」、「國家級實驗室投入」及「列為國防優先項目」等三項戰略,全面發展通用型人工智慧,企圖以絕對的優勢拉開與中國大陸科技發展的距離。對園區電子產業而言,美國的產業政策必定會影響後續的營運布局方向,在美中賽局之下我國業者已無雙面討好的空間,在半導體大廠台積電正式赴美投資設廠後,對位於上下游製造電子零組件的園區電子產業而言,勢必需重新思考及規劃全球布局方向,本文研析現今的情勢後發現,未來園區電子產業與美方在AI領域的合作及整體供應鏈關係將更加深化,在根留台灣防止先進技術外流之前提下,本文建議園區電子業者應先做好「強化與美國的協作」、「提升供應鏈的韌性與靈活性」、「深化知識產權(IP)保護」及「與AI領域領軍企業深化合作」等面向,方有機會在AI科技戰中,持續站穩國際供應鏈的關鍵角色,保持競爭力獲取商機。
工業4.0時代來臨,智慧化、自動化蔚為產業趨勢蓬勃發展,機器人的使用範圍不可同日而語,其應用既可提高生產效率、品質,亦可取代人力,並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材料機械加工多在高溫、高壓等危險環境施作,充滿削屑、粉塵、有毒物質等,在職安意識抬頭,且少子化、高齡化造成勞工市場短缺的今日,面臨著人力斷層的問題。透過導入機器人於材料機械加工領域之應用,可以有效提升生產效率,解決人力問題,彌補勞工市場缺口,並以參數改善經驗傳承可能造成的技術斷層。同時亦可降低工作環境風險,靈活工作空間運用,同時配合智慧化數據參數的應用,亦有機會讓相關技術突破現有困境。
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為我國高科技精密機械產業常用的兩項傳動元件。受惠全球經濟穩健復甦,國內半導體等終端產業需求帶動,2021年我國滾珠螺桿的產值成長率超過四成、進口與出口雙雙大幅成長超過五成。前三大進口國依序為日本、中國大陸與德國,前三大出口國依序是中國大陸、日本以及南韓。線性滑軌的產值與出口值成長幅度皆超過四成,進口值成長幅度甚至高達七成。前三大進口國依序是日本、中國大陸與德國,前三大出口國依序為中國大陸、荷蘭以及義大利。
我國政府於2023年正式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且「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三子法亦正式入法實施。 對園區傳統產業而言,碳費徵收機制之公告實施相當於正式宣告我國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正式啟動,園區傳統產業對淨零減碳已無任何規避之空間,本文針對「企業碳費徵收機制」法規之內容重點與後續對園區傳統產業廠商之影響進行分析說明,同時,以園區具代表性之傳統產業業者案例,進行碳費徵收各項情境之估算演練,以本文列舉之案例,可以發現企業是否制訂自主減碳計畫並有效實施推動,其對後續碳費繳付之最多及最少金額,約有近50倍的差距。園區內之傳統產業業者,勢必須窮盡一切作為,擬定自主減碳計畫,並有效且確實的逐年落實推動,如此,在適用優惠費率之情境下,將大幅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對整體營運亦相對具競爭優勢。 故此,本文建議我國業者,現階段應優先由組織內部「建立透明的碳資訊制度」為首要目標,並制定碳排減緩計畫逐年實施,如此,方有機會持續站穩國際供應鏈的一角,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永續競爭力,穩定獲取淨零商機。
淨零碳排等環境課題的日益迫切,促使製造業從傳統的粗放型經濟成長轉向可持續發展。其將增加製造業的成本,同時對其組織與流程提出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基於人工智慧的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技術在整體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管理中提供更高的價值,並創造新的價值鏈。如在鍛造的應用中,實體系統與數位系統之間的協作節省實現無缺陷產品所需的時間與資源。此亦有助於提高製程的可重複性,大大降低廢品率;在焊接的應用中,數位雙生則是實現銲接過程數位化以邁向智慧銲接的完美工具。傳統金屬加工製造業數位化能力及該能力帶來高生產力、高效率、高準確性,將引領工業化的新階段。
全球經濟在2023年面對地緣政治風險、通膨、升息等不確定性因素,大幅壓抑成長的腳步,導致消費與投資動能緩慢且停滯不前,全球貿易持續低迷。回顧整體傳統製造業出口,為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三大主力產業與次產業,整體出口市場表現全面衰退,比起前一年可說是由紅轉黑。整體而言,隨國際原物料價格走低,出口能見度亦欠佳。進口部分,廠商備料意願偏向保守,製造業投資明顯緊縮,半導體產業鏈復因庫存調節進度不如預期,抑制機械設備購置意願。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放眼2024年受惠人工智慧應用興起及全球供應鏈持續重組與布局,渴望能帶動傳統製造業進出口止跌回升。
受到通膨、升息、原物料上漲及俄烏戰爭的影響,終端市場需求疲弱,產業鏈開始去化庫存,2023年我國傳統製造業產值小幅成長1.4%,附加價值衰退5.1%。在主力產業中,金屬機電工業受創最深,產值及附加價值皆呈衰退狀態,化學工業則因原物料上漲而呈現產值成長但附加價值衰退的狀態,民生工業受益於宅食經濟持續發酵,產值及附加價值皆為成長狀態,其中又以食品製造業最為突出。自新冠疫情爆發後,接踵而來的通膨、升息、俄烏戰爭等因素,讓產業投入成本上升,附加價值率多呈下滑趨勢,即使部份產業附加價值率有些微上升,但也力道有限。
2024年傳統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為198.7萬人,占製造業比例為69.4%,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特別是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從需求面、供給面皆影響我國傳統製造業的表現,傳統產業受僱人員數較2023年衰減1.0%。傳統製造業產值規模較大的主力次產業中,以化學工業的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為平均薪資最高之次產業。從平均薪資年成長率來看,金屬機電及民生工業普遍成長率有達2%以上,反而是化學工業的部分趨緩,反映該產業正面臨中國大陸競爭的嚴峻挑戰。不過整體而言,傳統製造業薪資皆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
1
2
3
4
5
6
7
8
9
10
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所提供之所有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研究報告、圖表、影像與影音等),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其著作權歸屬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所有。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服務,可提供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作為非商業用途之內部使用參考,下載或使用網站中所提供之內容及服務,應遵守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非經本中心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全部或局部之重製、公開傳輸、改作、散布或其他利用本網站資料之行為。
由於科技發展及產業變動快速、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之影響等,本網站無法保證所提供資訊之時效性及完整性,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如有內部使用參考時,請注意發佈日期、立論假設或當時情境,並自行承擔因使用本網站資訊可能產生之任何損害。
非常歡迎您光臨「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保障您的權益,請您務必詳細閱讀下列內容:
一、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本網站如何處理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個人識別資料。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二、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四、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的網頁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該連結網站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
五、與第三人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六、Cookie之使用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七、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