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點閱

全球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市場發展概況

出版日期 2025-02-20
作者 陳靜樺
29

隨著 5G、電動車等新應用市場發展,加上全球日益重視碳排放問題,推動了具高能效、低能耗的化合物半導體發展,其中所需的晶圓基板為整個產業的發展與技術關鍵。根據國際研究機構 Yole 預估,2023~2029 年全球化合物半導體基板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達 17%,且在市場強勁需求與要求成本效益的推動下,加速了業者在 8 吋產線的布局,預估 2023~2029 年 8 吋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58%。經盤點,國外業者包含 Wolfspeed、山東天岳、 Coherent 等,以及國內業者包含環球晶、漢民、盛新等,皆積極進行產能擴充並推動 8 吋技術落地,預期近幾年各大廠 8 吋產能將可陸續開出,滿足終端市場所需。

多孔鈦板在氫能領域的應用

出版日期 2025-01-21
作者 周伯勳
24

隨著全球推進能源轉型,氫能因其高效能與低排放特性,成為實現淨零碳排的關鍵技術之一。在質子交換膜水電解(PEMWE)系統中,多孔鈦板因其卓越的抗腐蝕性、機械穩定性和導電性能,被認為是生產綠氫的關鍵材料。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2050年全球氫氣需求將大幅成長,其中低排放氫氣占比將超過45%,顯示未來多孔鈦材料作為傳輸層(PTL)和雙極板(BPP)的技術應用潛力,將在氫能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多孔鈦板的製備技術,例如粉末冶金與積層製造技術,提供了靈活的孔隙設計與高性能特性。在製造綠氫的各種材料中,可發現多孔鈦板在PEMWE的顯著優勢,特別是在極端酸性條件下的耐用性與穩定性,此外,僅須透過塗層技術(如鉑或銥塗層),進一步提升其抗氧化性與導電性。然而,高昂的製造成本和缺乏相關技術標準仍是產業化的主要挑戰。未來整體產業發展趨勢將持續聚焦於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系統效率與開發標準化技術。同時,未來將會有更多領域創新應用(如生物醫療與航空航太)結合運用多孔鈦的特性,成為新興應用領域的關鍵材料。隨著市場需求的成長與技術的突破,多孔鈦板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角色將愈加顯著。

2024年韓國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動態觀測

出版日期 2025-02-19
作者 李沅融
22

  韓國離岸風電產業近期呈現上升的趨勢,除了積極推動加速風場開發的法案,也透過提高在地化措施的比重來扶持國內業者。韓國系統商從近兩年間的招標中取得豐富的實績,除了本身的風力機產品被國內的小型風場採用,也透過與國際系統商合作,建立機艙組裝廠的方式,提供14MW、15MW的風力機給大型風場。水下基礎業者繼去年採取的擴張策略後,在今年的招標中也表現亮眼,如三星重工及SK Oceanplant等業者被今年得標的風場選為供應商,同時也與其他國際業者合作,透過建廠的方式,增加產能彈性,同時降低生產成本,除了能供應國內市場,也能出口到外國市場。整體來看,不論是韓國政府及業者都正在積極的增加競爭力,並完善供應鏈。

剖析2025碳費開徵對園區傳統產業之影響及因應之道

出版日期 2025-02-14
作者 朱澔偉
21

  我國政府於2023年正式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且「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三子法亦正式入法實施。  對園區傳統產業而言,碳費徵收機制之公告實施相當於正式宣告我國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正式啟動,園區傳統產業對淨零減碳已無任何規避之空間,本文針對「企業碳費徵收機制」法規之內容重點與後續對園區傳統產業廠商之影響進行分析說明,同時,以園區具代表性之傳統產業業者案例,進行碳費徵收各項情境之估算演練,以本文列舉之案例,可以發現企業是否制訂自主減碳計畫並有效實施推動,其對後續碳費繳付之最多及最少金額,約有近50倍的差距。園區內之傳統產業業者,勢必須窮盡一切作為,擬定自主減碳計畫,並有效且確實的逐年落實推動,如此,在適用優惠費率之情境下,將大幅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對整體營運亦相對具競爭優勢。  故此,本文建議我國業者,現階段應優先由組織內部「建立透明的碳資訊制度」為首要目標,並制定碳排減緩計畫逐年實施,如此,方有機會持續站穩國際供應鏈的一角,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永續競爭力,穩定獲取淨零商機。

日本扣件產業高值化關鍵因素探討

出版日期 2025-01-03
作者 紀翔瀛
21

日本扣件之所以能夠在亞洲市場中保持最優的出口平均單價,主要來自於其技術領先的優勢,長期在精密製造領域具有高度的競爭力,尤其在高精度、高耐用性與輕量化材料方面的技術研發投入甚多。此外,日本企業非常注重與客戶的合作,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持,這大幅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相對因為利潤好,因此更有餘力投入研發,長期形成產業的正循環,與其他亞洲國家的產品相比,日本扣件製造商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10%,比例高於其他亞洲競爭對手,能夠在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品牌溢價,從而保持高單價。

淺談企業發展碳捕捉技術之策略

出版日期 2025-01-10
作者 黃冠綸
19

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作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全球已投入大量資源促進其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資料,全球844個CCUS專案中,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專案數量居於前列,其中碳捕捉技術在全產業鏈佔據核心地位。企業發展碳捕捉技術策略多樣,包括自身製程改善、新業務發展及以碳捕捉為核心經營模式,並透過多元資金來源推動發展,例如政府補助、募資、碳權販售及上市。未來,台灣可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結合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完善產業鏈,探索資金籌措新模式,加速碳捕捉技術商業化進展,提升全球競爭力。

從國際手工具標竿業者的淨零布局看台灣產業的減碳策略

出版日期 2024-12-31
作者 鄭澤賢
19

隨著全球減碳趨勢加速,台灣以代工為主的手工具產業將面臨供應鏈減碳壓力和原料成本上升的挑戰。本文透過分析國際標竿業者的減碳做法,例如Bosch在產品設計中的循環經濟與材料回收,以及Knipex在製程改善與能源轉換方面的成功案例,為我國手工具產業的低碳轉型提供參考。首先,企業應從碳盤查開始,了解自身製程中的碳排放熱點,不僅可以因應國際市場需求,也能針對性地進行製程優化、能源轉換與循環經濟等措施,有效降低整體碳排放。此外,減碳轉型過程中,產官學研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彼此發揮資源優勢,支持產業的低碳轉型,進而提升我國手工具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鑄造業邁向淨零減碳之機會與挑戰

出版日期 2024-12-23
作者 蔡惠庄
14

淨零減碳已成為全球趨勢,截至2023年9月,超過130個國家宣布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並制定了具體減碳措施。美國、歐盟、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皆已採取行動。台灣方面,2022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於2023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成為全球第18個立法推動淨零排放的國家。台灣鑄造業為傳統金屬基礎產業之一,也是國內非常重要之工業基礎。目前國內鑄造業開始推動減碳措施的企業比例不足10%,隨著各國及台灣推出碳稅、碳費政策,若不及早因應進行減碳,將面臨產業競爭力下降的風險。本文以美國Alcoa、美國MTI及墨西哥Nemak等國際減碳案例做為參考,本文參考美國Alcoa、美國MTI及墨西哥Nemak等國際鑄造減碳案例並將國內產業既有的現況及特性納入考量後,提出以下幾項我國鑄造產業低碳轉型策略的建議作法:製程改善、提升能效推動能源轉型加強廢料回收與再利用

全球氫能產業布局對金屬應用趨勢剖析

出版日期 2025-02-12
作者 黃婉婷
13

過去兩年間,受各國淨零政策規劃推動,氫能產業正加速發展。雖作為新興產業,但從各國氫能規劃進程可見,產業蘊藏巨大發展潛力。在氫氣的上游生產端到下游應用環節,各階段均為金屬材料提供了廣泛的應用機會,包括雙極板、電解槽和燃料電池系統輔助設備以及各類閥件總成等關鍵組件。不銹鋼材料憑藉優異的加工性能以及高溫高腐蝕環境的出色耐受力,在氫能應用領域有許多應用機會,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模具產業轉型數位化的動力與挑戰

出版日期 2024-12-31
作者 謝怡君
13

從外部市場環境來看,模具產業深受國際經濟情勢波動影響;就企業內部升級動力而言,數位化轉型可以改善生產效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數位化技術如智慧製造、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可以顯著提升模具設計、生產效率及市場應變能力。國內模具標竿業者的案例顯示,運用數位化技術能有效縮短設計與生產週期,並以數據驅動強化客製化能力,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為順應市場趨勢、向高值化方向發展,模具產業除了加速導入智慧化設備及數據分析技術,亦可運用產、官、學單位的資源彌平現有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