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9年首屆舉辦以來,電動車研討會(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EVS)競賽已成為享譽世界的盛事,常被譽為「電動車界的奧運會」。2024年EVS 37舉辦地點在首爾的COEX Seoul。2024年的EVS37以“Electric Waves to Future Mobility”為主軸展出12個主題,包含電動車零組件製造、基礎設施及電網、軟體解決方案、能源與儲存等。今年約有150家參展商,其中90%是韓國當地品牌、25%是歐美品牌,13%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品牌。研討會方面,今年總共有來自28個國家,328篇論文發表。發表的主題當中,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23%)、電動車控制與配置(17%)、能源儲存(16%)為前三大關注的議題。本次參展從EVS37觀察到以下六大電動車產業發展趨勢:趨勢一:自動化充電技術趨勢二: V2L充電技術標準化趨勢三:電池技術的突破趨勢四:多功能模組化平台技術趨勢五:驅動馬達的整合與優化趨勢六:氫能車市場發展
2024上半年地緣政治衝突等影響尚未中止,然而受惠庫存去化進入尾聲、消費需求恢復等因素,台灣水五金產業逐見曙光,縱使上半年台灣水五金出口值,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0.7%,然而出口量已較去年同期成長7.7%,觀察水五金標竿廠商2024年上半年營運概況,營收亦收獲正面訊息。台灣水五金產業外銷比重超過七成,各國政策走向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連,近期關鍵課題,包含1月中國大陸發布中斷對台灣ECFA早收清單、5月美中貿易爭端升溫之挑戰等,短期內雖然未直接衝擊台灣業者,然而產業供應鏈為避開地緣政治風險,已開始移轉或分散製造基地。展望2024下半年,政治對經濟影響尤其明顯,以哈軍事衝突升級、美國總統大選皆為左右水五金外銷之要素。雖然政策走向尚不明確,但是下半年美國有望降息,房貸利率若下降,購房需求有機會復甦,帶動水五金相關裝修需求成長,再者,年底歐美購物季為傳統旺季,預期下半年台灣水五金產業仍有回溫轉機。
台灣的汽車扣件廠雖在全球工業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大多數僅供應至Tier 3或Tier 2,鮮少可以直接交貨給終端使用者,更甚,因地緣政治因素,歐美批發商要求台扣件廠移至海外生產,我國扣件業者多數為中小企業,對此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訂單流向國際上其他競爭對手。因此,扣件產業面臨需要突破市場開發瓶頸,尋找高值化出海口的時候,電動車的快速崛起顯然是一個良好契機,電動車需要更多的扣件,例如電池固定件、充電接口、電動馬達支架等,在初期需要少量多樣化試樣,因此理想的藍圖是台灣扣件業者可以專注於開發符合電動車需求的高品質高精度扣件,並積極與電動車製造商合作,藉此拓展未來直接切入Tier 1的商機。日本一直是台灣扣件出口約第四、五名的出口市場,因此台灣扣件廠若能在東協(越南、泰國等)與日本共同合資設廠或是單獨前往設廠,並吸引日資客戶青睞,將是台灣扣件產業跨入日系車廠電動車生產供應鏈的好機會。
隨著第五代行動通訊服務(5G)環境與技術的成熟,許多需要大頻寬、低延遲與廣連結特性的生產製造行為皆應運而生。根據國際通訊大廠Ericsson預測,至2030年5G相關商業應用服務,將在全球創造超過700億美元的商機。其中製造領域之應用趨勢,將是我國傳統製造業邁向智慧化所關注的重要議題。同時隨著5G技術發展成熟,使得數位雙生(Digital Twin)的概念得以實踐,對國內製造業而言,面臨到逐年越加嚴重的缺工危機及長期少子化的威脅,數位雙生是現實世界的物理實體在數位平台上的虛擬「雙胞胎」,搭配5G具移動性的高頻寬傳輸品質,將成為製造業導入AI解決痛點的關鍵因素。根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估,數位雙生市場規模將2024年將達7,830億美元的水準,2020~2024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0.33%,呈現快速成長之趨勢。本研究發現,數位雙生概念雖尚未有殺手級應用產生,但現階段在製造業的生產應用上卻已有諸多成功之案例發生,國際大廠亦開始在相關軟硬體方面進行布局。因此,國內相關ICT業者如何趁數位雙生商機仍處於概念起步之階段,提早進行布局掌握潛力商機,本文將透過探討製造業在數位雙生應用案例,與主要科技大廠之布局規劃,提供國內相關業者參酌。
2024上半年鎳金屬市場仍是相對艱辛的一年,下游不銹鋼及電池材料除受到總體經濟影響外,中國大陸房市低迷、電動車成長趨緩等因素影響,下游需求皆是相當疲弱,縱有反彈也多為曇花一現,復甦速度有限。2024年下半年而言,雖市場預估美國將於9月降息,但降息之幅度仍未能確定,且降息帶來之相關大型建設投入、耐久財消費等需求,仍需待時間消化,建議應持續審慎關注總體經濟發展與訂單復甦程度。
2024年上半年,全球鋁市受中美歐等主要市場政經因素影響,如全球市場需求疲軟、中國大陸產能過剩、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國際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國大陸持續產能擴張及其內需疲弱,導致國際市場鋁價波動。美方對中方進口鋁品在貿易壁壘的高關稅政策、中方鋁品低價四處傾銷,對全球鋁價亦產生壓力。展望下半年,建議國內業者應1.密切關注國際貿易政策變化,調整出口策略。2.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以應對鋁材價格波動。3.加強高端產品研發,提升市場競爭力,並加快技術升級,推動智能化生產。4.多元市場布局,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尋求與更多外部供應商合作,確保原料穩定供應。靈活應對並隨時關注市場變動。
隨著離岸風電技術在近幾年間快速發展,風力機的尺寸也快速大型化,使得整體製造難度也隨之增加。全球市場環境在新冠疫情後受到高通膨、高利率及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影響,使得市場環境惡化,再加上各國對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使得不論是系統商或是零組件製造商都面臨著重大的壓力。為了加速風場的開發進度,國際標竿製造商和技術開發商持續投入材料、設備及銲接技術等領域的研究,並在製程中引進智慧化及數位化的應用,除了解決離岸風電領域人力短缺及製造難度增加的問題,也縮短零組件的製造工時,降低整體製造成本並加速風場的建置速度。
生態系觀點已被廣泛使用於商業策略。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創新生態系模型包含創業者、風險資金、企業、政府與大學五大利害關係人。台灣在政府與產業的協力合作下,已具備無人機生態系的發展架構要素。生態系觀點引起產業興趣但也伴隨高失敗率。安永公司調查全球570家企業,高達三分之二的領導人認為生態系是市場成功唯一的途徑,但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的統計卻顯示僅有不到15%的生態系得以生存,顯示生態系的發展困難度。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教授隆.艾德納(Ron Adner)認為,生態系的成功重要關鍵之一在於合作夥伴透過價值結構的相互作用,向終端顧客傳遞價值主張。倫敦商學院麥可.賈各比德(Michael Jacobides)等學者則認為模組化及其非通用互補性才是發展生態系的重點。因此,強化生態系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價值創造,以及發展非通用互補性才能提升生態系的成功率。因此,台灣發展無人機生態系除了政府建構發展環境外,擔任生態系領導者的企業需有明確的價值主張,並強化與生態系夥伴間的非通用互補性技術發展。我國政府除培育生態系領導者外,必須同時提升關鍵模組業者的能力,透過建立其獨特互捕能力,提升無人機的性能與品質,進而增加無人機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創造能力,藉此獲得全球市場的肯定。
全球不銹鋼產業供應鏈雖在歷經2023年全球通膨、地緣風險等因素干擾之後,產業動能稍有好轉,但2024年上半年全球經貿仍存在不穩定性,導致短期內需求難大幅提升。2024年上半年全球不銹鋼鋼胚產量合計為3,051噸,與2023年同期相比成長7.3%,中國大陸仍為全球最大之不銹鋼粗鋼供給國。價格部分,受到鎳礦產區暴動影響,LME鎳價顯著性上漲,對於不銹鋼價格帶來支撐力道。在我國產業部分,國內中下游供應鏈庫存已降至穩定水位,有利上游軋鋼廠出貨,2024年上半年市場略有回溫,帶動我國上游煉、軋鋼產量以及不銹鋼價格皆稍有回升,但電價上漲及中國大陸供應過剩等因素,導致業界信心不足。受惠於全球貿易復甦和本土強勁需求,我國工業活動轉趨熱絡,尤其在電子設備製造業,因此相關不銹鋼零組件上游供應業者預估將連帶受惠。隨著第四季將進入傳統旺季,預估市場動能將逐漸轉強,供應鏈接單力道將有機會反轉向上,帶動上游不銹鋼產能提升。
碳捕捉是將二氧化碳從空氣或工業排放源中捕捉或分離的技術。受到近幾年全球淨零排放發展的影響,碳捕捉技術受到產業高度重視,視為有效移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關鍵之一。碳捕捉可以分為燃燒前碳捕捉、燃燒後碳捕捉和富氧燃燒。目前產業發展以燃燒後碳捕捉為主,關鍵技術包含化學吸收、物理吸收、物理吸附、薄膜分離法和低溫分離法。其中物理吸附方法較適用於中低度二氧化碳排放源,有機會提供給多數的低濃度排放源企業使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OFs)屬於物理吸附技術的一種。該材料是由金屬離子或金屬簇(Metal ions or clusters)作為節點,通過和有機配體(Organic Linker)之間形成的配位鍵組成穩定有序的多孔洞材料。其材料特性有高比表面積、孔隙可調節性、組合多樣性和可設計性和穩定性與耐用性,成為碳捕捉應用的關鍵材料。全球已有加拿大Svante、美國Mosaic Materials、英國Nuada和瑞士UniSieve等業者將MOFs材料導入產業實際應用,進行工業排放源或直接碳捕捉應用。金屬有機框架是碳捕捉產業的重要原料,但成本仍為關鍵瓶頸;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的選用、合成製程的優化都存在降低成本的機會,吸附與脫附的技術與設備亦牽涉能耗和效率的關鍵議題,進而影響商業化的速度。全球運用金屬有機框架技術的業者多處於驗證階段,仍存在產業創新與發展的機會。
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所提供之所有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研究報告、圖表、影像與影音等),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其著作權歸屬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所有。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服務,可提供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作為非商業用途之內部使用參考,下載或使用網站中所提供之內容及服務,應遵守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非經本中心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全部或局部之重製、公開傳輸、改作、散布或其他利用本網站資料之行為。
由於科技發展及產業變動快速、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之影響等,本網站無法保證所提供資訊之時效性及完整性,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如有內部使用參考時,請注意發佈日期、立論假設或當時情境,並自行承擔因使用本網站資訊可能產生之任何損害。
非常歡迎您光臨「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保障您的權益,請您務必詳細閱讀下列內容:
一、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本網站如何處理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個人識別資料。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二、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四、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的網頁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該連結網站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
五、與第三人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六、Cookie之使用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七、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