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普及是全球交通轉型的重要目標,2024年全球銷售量達到1,400萬輛,占汽車總銷售量的18%,其中中國市場占比超過60%,歐美合計約35%。新興市場如泰國和越南的銷售量也快速增長。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是推動電動車普及的主要驅動力。多國政府推出補貼政策、稅收優惠和基礎設施投資,例如美國投入75億美元建設充電樁,歐盟制定2035年零排放目標。同時,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技術的進步降低了成本,電池回收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供應鏈的可持續性。然而,電動車普及仍面臨挑戰。供應端,高昂的電池成本和對鋰、鈷、鎳等原材料的地緣政治依賴限制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亦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需求端,消費者對高價格、充電便利性及技術信任的顧慮影響了市場接受度。未來,政府和企業需通力合作,加速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推動市場教育和政策靈活化,針對不同區域需求調整策略。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電動車的普及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實現綠色交通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隨著 5G、電動車等新應用市場發展,加上全球日益重視碳排放問題,推動了具高能效、低能耗的化合物半導體發展,其中所需的晶圓基板為整個產業的發展與技術關鍵。根據國際研究機構 Yole 預估,2023~2029 年全球化合物半導體基板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達 17%,且在市場強勁需求與要求成本效益的推動下,加速了業者在 8 吋產線的布局,預估 2023~2029 年 8 吋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58%。經盤點,國外業者包含 Wolfspeed、山東天岳、 Coherent 等,以及國內業者包含環球晶、漢民、盛新等,皆積極進行產能擴充並推動 8 吋技術落地,預期近幾年各大廠 8 吋產能將可陸續開出,滿足終端市場所需。
韓國離岸風電產業近期呈現上升的趨勢,除了積極推動加速風場開發的法案,也透過提高在地化措施的比重來扶持國內業者。韓國系統商從近兩年間的招標中取得豐富的實績,除了本身的風力機產品被國內的小型風場採用,也透過與國際系統商合作,建立機艙組裝廠的方式,提供14MW、15MW的風力機給大型風場。水下基礎業者繼去年採取的擴張策略後,在今年的招標中也表現亮眼,如三星重工及SK Oceanplant等業者被今年得標的風場選為供應商,同時也與其他國際業者合作,透過建廠的方式,增加產能彈性,同時降低生產成本,除了能供應國內市場,也能出口到外國市場。整體來看,不論是韓國政府及業者都正在積極的增加競爭力,並完善供應鏈。
我國政府於2023年正式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且「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三子法亦正式入法實施。 對園區傳統產業而言,碳費徵收機制之公告實施相當於正式宣告我國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正式啟動,園區傳統產業對淨零減碳已無任何規避之空間,本文針對「企業碳費徵收機制」法規之內容重點與後續對園區傳統產業廠商之影響進行分析說明,同時,以園區具代表性之傳統產業業者案例,進行碳費徵收各項情境之估算演練,以本文列舉之案例,可以發現企業是否制訂自主減碳計畫並有效實施推動,其對後續碳費繳付之最多及最少金額,約有近50倍的差距。園區內之傳統產業業者,勢必須窮盡一切作為,擬定自主減碳計畫,並有效且確實的逐年落實推動,如此,在適用優惠費率之情境下,將大幅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對整體營運亦相對具競爭優勢。 故此,本文建議我國業者,現階段應優先由組織內部「建立透明的碳資訊制度」為首要目標,並制定碳排減緩計畫逐年實施,如此,方有機會持續站穩國際供應鏈的一角,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永續競爭力,穩定獲取淨零商機。
過去兩年間,受各國淨零政策規劃推動,氫能產業正加速發展。雖作為新興產業,但從各國氫能規劃進程可見,產業蘊藏巨大發展潛力。在氫氣的上游生產端到下游應用環節,各階段均為金屬材料提供了廣泛的應用機會,包括雙極板、電解槽和燃料電池系統輔助設備以及各類閥件總成等關鍵組件。不銹鋼材料憑藉優異的加工性能以及高溫高腐蝕環境的出色耐受力,在氫能應用領域有許多應用機會,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不銹鋼箔材屬高端精密材料,具有可撓曲性、耐腐蝕性和長壽命等特性,全球市場需求強勁。2023年全球產量為10,794公噸,預計2030年增至19,375公噸,年複合成長率8.7%。目前市場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占全球需求量62%。國際標竿不銹鋼箔材供應商包含中國商寧波耀義新材料、美商Ulbrich Stainless Steels公司以及日商日鐵集團等公司在下游應用布局甚廣,包含於電子產業、汽車與航太產業、工業應用、能源產業、建築產業以及醫療產業皆有應用商機。全球泛用不銹鋼市場供過於求,我國業者應強化高值化產品開發,如不銹鋼箔材的產製與應用開發,並與下游客戶合作推動產品驗證。同時,應接軌國際減碳趨勢,探索氫能產業鏈應用,如燃料電池、電解槽與管線系統等材料發展機會。
全球風場建置數量及容量漸增,促進運維人力與服務需求持 續上揚,加上離岸風場開發已逐步往深水或開放海域等嚴苛環境 擴展,對運維工作及人員安全形成另一層挑戰,同時加增對特殊 工作船舶需求,拉高運維成本。此外,隨極端氣候狀態造成環境 風險升高,未來如何能從定期檢查轉向更靈活的、基於風險的檢 查,或甚至全程遠端操控等,以降低運維活動的成本,促進工作 執行的安全性、彈性及效益等,數位化、智慧化及無人化運維技 術成為關鍵,也成為國內外風場運維實務及技術精進的切入點。 研究發現,隨技術不斷革新,風場無人化運維化技術朝向幾 大方向發展,包括:(1)數位、智慧、無人系統的軟硬整合,提升 運維效率與安全性;(2)長時間、大範圍環境監測,提升應變能力 及場域數據掌握能力;(3) AI 負責任務規劃與自主任務執行。
隨著全球推進能源轉型,氫能因其高效能與低排放特性,成為實現淨零碳排的關鍵技術之一。在質子交換膜水電解(PEMWE)系統中,多孔鈦板因其卓越的抗腐蝕性、機械穩定性和導電性能,被認為是生產綠氫的關鍵材料。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2050年全球氫氣需求將大幅成長,其中低排放氫氣占比將超過45%,顯示未來多孔鈦材料作為傳輸層(PTL)和雙極板(BPP)的技術應用潛力,將在氫能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多孔鈦板的製備技術,例如粉末冶金與積層製造技術,提供了靈活的孔隙設計與高性能特性。在製造綠氫的各種材料中,可發現多孔鈦板在PEMWE的顯著優勢,特別是在極端酸性條件下的耐用性與穩定性,此外,僅須透過塗層技術(如鉑或銥塗層),進一步提升其抗氧化性與導電性。然而,高昂的製造成本和缺乏相關技術標準仍是產業化的主要挑戰。未來整體產業發展趨勢將持續聚焦於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系統效率與開發標準化技術。同時,未來將會有更多領域創新應用(如生物醫療與航空航太)結合運用多孔鈦的特性,成為新興應用領域的關鍵材料。隨著市場需求的成長與技術的突破,多孔鈦板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角色將愈加顯著。
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作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全球已投入大量資源促進其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資料,全球844個CCUS專案中,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專案數量居於前列,其中碳捕捉技術在全產業鏈佔據核心地位。企業發展碳捕捉技術策略多樣,包括自身製程改善、新業務發展及以碳捕捉為核心經營模式,並透過多元資金來源推動發展,例如政府補助、募資、碳權販售及上市。未來,台灣可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結合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完善產業鏈,探索資金籌措新模式,加速碳捕捉技術商業化進展,提升全球競爭力。
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所提供之所有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研究報告、圖表、影像與影音等),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其著作權歸屬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所有。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服務,可提供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作為非商業用途之內部使用參考,下載或使用網站中所提供之內容及服務,應遵守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非經本中心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全部或局部之重製、公開傳輸、改作、散布或其他利用本網站資料之行為。
由於科技發展及產業變動快速、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之影響等,本網站無法保證所提供資訊之時效性及完整性,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如有內部使用參考時,請注意發佈日期、立論假設或當時情境,並自行承擔因使用本網站資訊可能產生之任何損害。
非常歡迎您光臨「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保障您的權益,請您務必詳細閱讀下列內容:
一、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本網站如何處理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個人識別資料。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二、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四、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的網頁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該連結網站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
五、與第三人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六、Cookie之使用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七、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