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

2025年鎳金屬市場上半年回顧與下半年展望

出版日期 2025-08-31
作者 李沅融
21

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充滿不確定性,市場情緒偏向保守,導致延續自2024年底的復甦趨勢受中斷。不銹鋼持續面臨供給過剩及需求疲軟;鎳系電池受磷酸鋰鐵電池的競爭,市占率持續衰退;鎳合金受旅遊復甦、地區衝突及能源需求增加,使鎳合金需求穩健。鎳金屬的供給增幅大於需求,導致上半年總體過剩擴大,且過剩結構由低品級轉向高品級,預期過剩的狀況將延續2028年才可能緩解。展望2025下半年,市場將由產業需求、供給及總體經濟政策三者決定。美國受個人消費支出指數成長符合預期及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下修,降息機率增加,若聯準會選擇降息,則美元走弱將對鎳價形成上行支撐。由川普政府推動的「大而美法案」預計對國內基礎建設、核能、油氣與軍工相關產業進行投資,將帶動對不銹鋼與鎳合金的需求增加。對等關稅方面已由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違法,且遭國內產業界及在野黨反彈,目前尚無後續處理措施,預期下半年的不確定性將繼續延燒。建議企業持續追蹤供需關鍵指標,強化流動性與風險管理,並優化庫存與採購策略以應對價格與需求波動。

全球不銹鋼標竿大廠布局觀測

出版日期 2025-08-28
作者 李志賢
8

近年全球產業轉型下,不銹鋼的應用已從傳統建材與家電,逐步擴展至氫能、半導體與電動車等新興市場。氫能經濟帶動高壓管線與燃料電池專用材料需求,半導體產業推升超高純度與潔淨製程規範,電動車電池則將不銹鋼導入電池模組與驅動系統。觀察全球標竿業者布局如POSCO、Nippon Steel、Outokumpu分別投入燃料電池雙極板、高壓輸氫管與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專用鋼;Carpenter與Daido Steel則發展高純度與高氮不銹鋼,用於半導體超高純度管線與精密部件;Aperam公司則探索電池模組外殼與耐熱排氣系統,不銹鋼的應用範疇正由合金設計延伸至材料與製程整合,突顯產業轉型的方向。對我國而言,氫能發展藍圖與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政策,可分別對應氫能基礎設施及半導體高純度管線與設備零組件需求,形成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我國不銹鋼業者若能把握趨勢,培養高純度材料與先進製程能量,並透過跨產業合作建立差異化優勢,不僅可避免傳統低價競爭,也有望逐步切入新興應用領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滾珠螺桿在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商機

出版日期 2025-08-14
作者 盧素涵
22

螺桿是人形機器人關節及線性傳動的核心元件,滾珠螺桿以高精度及低摩擦適用中小負載,行星滾柱螺桿則因高剛性與承載能力被應用於大負載主關節。以Tesla Optimus機器人為例,螺桿占其核心零件成本約20%,第二代用6個滾珠與8個行星滾柱螺桿,第三代滾珠螺桿需求更將暴增566%。未來挑戰包括技術競爭、結構尺寸限制及成本控制;機會則在於輕量化微型螺桿開發、智慧感測整合及與AI控制系統結合。廠商應雙軌並進,推動智能化與高性能解決方案,並重視供應鏈穩定,掌握人形機器人快速成長帶來的龐大商機。

2024年我國傳統製造業就業與薪資概況

出版日期 2025-07-30
作者 薛伊琇
45

2024年傳統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為198.7萬人,占製造業比例為69.4%,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特別是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從需求面、供給面皆影響我國傳統製造業的表現,傳統產業受僱人員數較2023年衰減1.0%。傳統製造業產值規模較大的主力次產業中,以化學工業的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為平均薪資最高之次產業。從平均薪資年成長率來看,金屬機電及民生工業普遍成長率有達2%以上,反而是化學工業的部分趨緩,反映該產業正面臨中國大陸競爭的嚴峻挑戰。不過整體而言,傳統製造業薪資皆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

鋁金屬產業邁向AI的發展趨勢與商機

出版日期 2025-06-30
作者 簡佑庭
62

面對全球製造業數位轉型浪潮,鋁金屬產業正積極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與數位雙生等先進技術,以強化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並落實低碳永續目標。各國政策如美國再工業化、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均將智慧製造列為產業升級核心重點。從中國南南鋁導入AI影像檢測、RFID溯源與工安預警,日本德馬吉森結合數位雙生優化銑削製程,到英國Recycleye以AI強化鋁回收前處理、印度韋丹塔鋁業建置AI工安監控,以及阿曼蘇哈爾鋁業以AI與機器學習預測設備維護與提升產線稼動率,皆展現AI在鋁產業多元應用成效。儘管多數業者對AI應用充滿期待,實際導入時仍面臨策略規劃、技術選型與成本控管等挑戰。未來,鋁金屬產業惟有明確界定AI導入目標、評估應用優先順序並建立績效責任制,方能將數據轉化為營運價值,實現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的雙重目標。

2024年離岸風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出版日期 2025-06-24
作者 陳芙靜
25

受到全球高通膨、供應鏈瓶頸、高利率風險等因素,2024年全球離岸風電新增容量達9.7GW,較2023年大幅衰退19.2%。2024年前三大新增容量設置國則分別為中國大陸(57.8%)、臺灣(12.3%)、及英國(12.1%)。2024年全球前五大離岸風電新增容量供應商,分別為SGRE(26.8%)、明陽智能(18.1%)、Vestas(12.3%)、金風科技(11.3%)及東方電氣(10%)。2025年全球雖仍面臨高成本、供應鏈短缺、美國川普總統停止離岸風電發展等負面因素,加上貿易壁壘等問題,對離岸風電產業構成鉅大的挑戰,恐將影響投資信心和供應鏈穩定性。但在歐盟、英國及亞洲各國政府持續支持離岸風電發展,加上巴西於2024年通過離岸風電法案具發展潛力,預估2025年全球離岸風電新增容量將高達1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