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製造業數位轉型浪潮,鋁金屬產業正積極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與數位雙生等先進技術,以強化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並落實低碳永續目標。各國政策如美國再工業化、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均將智慧製造列為產業升級核心重點。從中國南南鋁導入AI影像檢測、RFID溯源與工安預警,日本德馬吉森結合數位雙生優化銑削製程,到英國Recycleye以AI強化鋁回收前處理、印度韋丹塔鋁業建置AI工安監控,以及阿曼蘇哈爾鋁業以AI與機器學習預測設備維護與提升產線稼動率,皆展現AI在鋁產業多元應用成效。儘管多數業者對AI應用充滿期待,實際導入時仍面臨策略規劃、技術選型與成本控管等挑戰。未來,鋁金屬產業惟有明確界定AI導入目標、評估應用優先順序並建立績效責任制,方能將數據轉化為營運價值,實現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的雙重目標。
受到全球高通膨、供應鏈瓶頸、高利率風險等因素,2024年全球離岸風電新增容量達9.7GW,較2023年大幅衰退19.2%。2024年前三大新增容量設置國則分別為中國大陸(57.8%)、臺灣(12.3%)、及英國(12.1%)。2024年全球前五大離岸風電新增容量供應商,分別為SGRE(26.8%)、明陽智能(18.1%)、Vestas(12.3%)、金風科技(11.3%)及東方電氣(10%)。2025年全球雖仍面臨高成本、供應鏈短缺、美國川普總統停止離岸風電發展等負面因素,加上貿易壁壘等問題,對離岸風電產業構成鉅大的挑戰,恐將影響投資信心和供應鏈穩定性。但在歐盟、英國及亞洲各國政府持續支持離岸風電發展,加上巴西於2024年通過離岸風電法案具發展潛力,預估2025年全球離岸風電新增容量將高達15GW。
鋼鐵是支撐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伴隨全球對達至碳中和的呼籲日益重視,鋼鐵產業正加速向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發展。鋼鐵產業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2023年碳排放占全球總排放量的8%,以實現淨零排放為目標,發展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尤其是以「4R原則」(4R Principles),包括減少(reduce)、再利用(reuse)、再製造(remanufacture)和回收(recycle)為核心的策略被視為重要途徑。循環經濟雖可助力鋼鐵業減碳,但在全球推動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主要包括治理架構不完善、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缺乏全生命週期的考量、回收鋼材的品質不一、廢鋼的收集與分類基礎設施不足、回收數據缺乏透明度等,阻礙了鋼鐵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有鑒於全球淨零排放的呼籲持續發酵,鋼鐵業的減碳勢在必行,主要產鋼經濟體和鋼廠也意識到循環經濟與廢鋼市場的重要性,紛紛推出相應政策或調整現有應用加速鋼鐵業的循環再利用。展望未來,有助於鋼鐵業減碳的關鍵技術或許還需要時間才能實現規模化供應的目標,但在支援政策、數位科技和關鍵技術日漸齊備下,可望讓鋼鐵業的循環經濟架構更為完善,亦可減少鋼鐵業在邁向淨零排放過程中所面臨的外部風險和挑戰,並讓後續的減碳效益更上一層樓。
隨著全球邁向淨零排放,氫能成為關鍵替代能源,高壓氫儲存與輸送系統在車用、加氫站與工業儲能等領域快速發展,帶動關鍵零組件如閥件、管配件、感測控制元件的需求上升。氫氣特性具有高滲透性與氫脆風險,操作壓力常達 350–700 bar,對零組件在耐壓、氣密與低溫操作下的穩定性提出高度要求。高壓氫零組件分為三類:閥件如止洩閥、安全閥須具高壓耐受與抗氫脆特性;管配件則需具氣密性與焊接品質;感測與控制元件則朝智慧化與模組化整合發展。市場方面,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與歐洲透過政策補助與法規標準推動氫能基礎建設,尤其在商用車與重型運輸導入氫燃料車,帶動高壓儲氫瓶與閥控模組需求。另在工業領域如煉鋼、化工與儲能應用也持續擴大。當前挑戰包括材料氫脆、標準驗證門檻高,以及系統整合能力不足;但同時也代表技術升級與高值創新的機會。台灣具備金屬加工與感測技術基礎,若能聚焦利基應用、強化驗證能量與智慧模組設計,將有潛力切入全球高壓氫供應鏈,掌握氫經濟轉型機會。
為掌握固態吸附碳捕捉技術的產業發展脈絡與重點趨勢,本文以美國專利資料庫(USPTO)做為資料來源,透過專利數量變化、主題建模與主路徑分析,系統性探討該領域的技術演進與企業佈局。研究結果顯示,自2006年起,固態吸附的氣體分離相關專利數量快速成長。專利主題集中於氣體分離純化、變壓吸附(PSA)、空氣處理設備設計、沸石與MOF吸附劑材料。其中,沸石多由氣體與石化企業主導;MOF則以學術機構及ExxonMobil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室內空氣與直接空氣捕捉(DAC)成為新興應用領域,由Climeworks與enVerid Systems等新興公司領軍。主路徑分析揭示主要技術演進以多床結構結合PSA/TSA操作為核心,並逐步朝模組化設計發展。目前氣體分離類碳捕捉技術已由多家氣體與石化企業掌握主導權,市場競爭趨於成熟。建議國內有意投入碳捕捉技術之企業,可考慮自其他碳源(如室內空氣、鍋爐煙道氣或直接空氣)切入,進行市場區隔與技術差異化布局。同時,應密切銜接政府淨零轉型政策,善用如百億綠色成長基金等政策資源,積極爭取資金與試點機會,以加速關鍵技術成熟並拓展新興應用市場。
鋼鐵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金屬材料之一,也是支撐社會發展的重要材料。伴隨日益增多的外部挑戰,如全球產能過剩壓力加劇、大量傾銷導致貿易壁壘高築、日趨嚴格的淨零排放趨勢、地緣政治情勢變化等,不僅可能讓鋼需復甦滯延,也影響到鋼廠營運狀況,迫使廠商需調整經營布局來應對日益多元的外部挑戰。參考世界鋼鐵協會(WSA)的統計,2024年日本粗鋼產量為8,400萬噸,為全球第三大產鋼經濟體,而日本製鐵為全球第四大標竿鋼廠,僅次於中國大陸的寶武鋼鐵、盧森堡的安賽樂米塔爾及中國大陸的鞍山鋼鐵。基於因應多元外部挑戰及強化企業競爭力,日本製鐵運用重構國內鋼鐵業務、擴充/深化海外事業、應對碳中和挑戰、推進數位轉型戰略和強化集團各部門間鏈結等五大策略,讓其在逆境中維持營利成長。由於缺乏原料、市場規模較小,再加上外部挑戰日益多元化,臺灣鋼廠也面臨營利萎縮的困境,日本製鐵的布局調整或可作為我國鋼鐵業轉型升級的參考資訊。
隨著全球遠距工作與數位科技興起,數位牧民成為新興的國際勞動力族群,各國相繼推出數位遊牧簽證以吸引這類具備高技能、高流動性與消費能力的專業人才。對旅宿、交通與新創服務業而言,數位牧民能帶來可觀消費與創新能量,但對農業、製造業與在地服務等傳統產業則可能產生成本上升、人才斷層等結構性挑戰。我國刻正面臨人口出生率逐年下滑之勢日趨嚴重,勞動力持續缺乏及老年人口增加等嚴峻國安議題,為使國家能正常化及永續化發展,國發會於2024年正式推動吸攬數位牧民來台的計畫,並在達成特定條件下,得核發數位牧民簽證之政策,允許符合收入或他國簽證經驗者入境最長一年。此一舉措將對國內相關傳統產業,在人力運用及素質提升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於我國數位牧民政策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本文透過比較亞鄰國家的政策現況,推演我國後續政策正式實施後,對在地傳統業將可能產生「活絡非都會區消費」、「促進地方品牌跨境合作」及「加速偏鄉網路建設」等的正面影響,但也伴隨「房價上漲」、「灰色勞動市場排擠」與「數位落差擴大」等負面效應。並建議政府後續應強化在地產業鏈與數位人才協作機制,如建立地方創生與數位工作者媒合平台,確實協助傳統產業接軌國際電商與遠距生態系,以因應這波國際趨勢與供應鏈結構轉變,所帶來的挑戰與機會。
2025年3月,美國政府啟動第232條款加徵關稅措施,輸美鋁品加徵關稅由10%調升至25%,並取消十國豁免待遇,全球鋁業再度震盪。我國鋁品出口以美國、中國大陸為核心,美國占比20.2%為出口首位,但以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此外,「其他工業用鋁製品」占比高達62.2%,輸美鋁品結構過於集中浮現風險。美國本次關稅措施意圖明顯:履行美國優先政策、拉回製造業及制衡中國影響力,但嚴重偏離WTO多邊貿易原則,恐引發報復性關稅,加劇全球貿易紛爭。短期內建議國內業者保守觀望;中長期則積極布局多元市場、高值化產品與海外生產基地,降低加徵關稅衝擊。同時,建議國內業者應加速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強化產品競爭力,以應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挑戰。
美國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並將銅列入232調查,造成市場失衡,爾後暫緩實施90天的消息,讓業者可在此期間獲得喘息並思考應對策略,卻也讓市場必須承受更長時間的不確定性。從我國對美銅材的貿易數字來看,呈現逆差,且不論進出口占比皆不高,以直接影響的角度來看,影響有限。然而,銅材下游應用相當廣泛,涵蓋電子零組件、伺服器、電動車、水五金等領域,因此更可能受到供應鏈層面的間接影響,本文從供應鏈角度、銅價、廢銅流向等面向,提供初步影響評估供業者參考,並以產業及政府為對象,提出導入AI材料模擬技術、布局高速通訊/散熱與能源應用等高附加價值領域、分散市場風險、防堵廢銅洗產地等建議作法。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陸續推動多項關稅新政,臺灣扣件產業作為全球第四大扣件出口國,在出口高度依賴美國市場(佔比44.8%)的狀態下,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結構性挑戰。川普針對扣件納入232條款課徵25%關稅,並取消國家豁免,加劇國際競爭與出口不確定性,尤以平價、標準扣件首當其衝。雖然臺灣憑藉完整供應鏈具備價格與品質優勢,但長期而言,平價扣件可能面臨新興製造基地的競爭,而技術導向、高值扣件與有海外佈局的業者,將可望透過供應鏈重組進一步取得獲利機會。
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所提供之所有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研究報告、圖表、影像與影音等),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其著作權歸屬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所有。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服務,可提供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作為非商業用途之內部使用參考,下載或使用網站中所提供之內容及服務,應遵守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非經本中心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全部或局部之重製、公開傳輸、改作、散布或其他利用本網站資料之行為。
由於科技發展及產業變動快速、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之影響等,本網站無法保證所提供資訊之時效性及完整性,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如有內部使用參考時,請注意發佈日期、立論假設或當時情境,並自行承擔因使用本網站資訊可能產生之任何損害。
非常歡迎您光臨「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保障您的權益,請您務必詳細閱讀下列內容:
一、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本網站如何處理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個人識別資料。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二、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四、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的網頁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該連結網站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
五、與第三人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六、Cookie之使用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七、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