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

~
出版日期 2012-12-17
作者 楊瑞雯
16

由於社會的需求與環境的變化,高強度鋼的發展技術越符合時代的需要,在石油危機後,為了減少石油用量,提高燃油效率就變成極為重要的課題,在車子結構方面,減輕車體重量的概念開始萌芽,另一方面則是安全性的考量,因此更高強度、更輕薄之高強度鋼鈑應運而生,成為關鍵性材料。並且隨著中國大陸汽車市場需求擴大,高強度鋼材使用倍增,未來高強度鋼材需求規模預估會加倍成長。

出版日期 2012-11-15
作者 楊瑞雯
16

近年來,高強度鋼和先進高強度鋼發展迅速,在汽車輕量化與安全性的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現代汽車設計製造的主流,對減輕自身重量、提高燃油經濟效能和節能環保尤其重要。由相關數據顯示,汽車重量每降低10%,燃油消耗就可降低6-8%,二氧化碳之排放量也可降低5-6%。由於高強度鋼之使用,增加汽車的碰撞安全性,既能保證安全性又能實現輕量化,同時實現成本和效益最優化,是汽車製造業極為關注的目標。

出版日期 2016-10-31
作者 王家蓁
16

2015年全球最大水五金進口國為美國,進口金額96.7億美元佔全球進口16%,其次為中國大陸,德國排名第三。

出版日期 2019-11-28
作者 林嘉容
16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向更深水域發展及亞洲新興市場崛起,未來套筒基礎需求量逐年增加,然套筒基礎製造過程複雜且耗時,需投入大量銲接技術人力,迫使水下基礎商開始投入套筒基礎智機化解決方案之研究。波蘭水下基礎標竿廠商ST3 Offshore已於2015年成功導入套筒式水下基礎銲接自動化生產流程,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座可連續生產套筒基礎結構的工廠,實現一週內生產1至1.5座、年產能約50座套筒基礎的目標。該公司透過標準化的鋼結構生產方式,採用自動化設備(銲接機器人)、自動定位系統等、由電腦遠端控制銲接機器人,在此種生產製造流程下,得以減少套筒基礎生產製造15%的總成本。

出版日期 2021-01-06
作者 林建良
16

Micro LED目前最關鍵之製程為巨量移轉,其精度、穩定性之要求對設備而言是極大之挑戰,而量產設備將是進入商業量產最重要的一道關卡。此外,在檢測、缺陷修補亦是設備投入的重點。從頭到尾都需要重新填補,若廠商間沒有策略聯盟相互了解需求,將可能增加研發成本,甚至需更長的研發時程。若成功導入行動裝置與汽車應用,前景可說一片看好。因此,台灣須突破技術障礙,促進關鍵設備零組件國產化,才能取得產品與國外廠商競爭之優勢,而掌握未來Micro LED關鍵設備及零組件將會是台灣在次世代顯示器發展上的一大目標。

出版日期 2013-07-31
作者 林偉凱
17

受到全球不銹鋼材產量供大於求,下游五金、家電等行業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全球不銹鋼價格從去年底至今一路走跌,中國大陸不銹鋼有的品種甚至從21000元人民幣一噸的高位跌落至16000元人民幣,但仍難獲得下游的訂單。全球經濟放緩導致供需失衡以及不銹鋼原材料鎳的價格持續走跌,不銹鋼價格下半年預計仍將繼續低位運行。

出版日期 2016-08-01
作者 盧素涵
17

新政府提出「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透過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帶動產業的兢爭力、改善企業的利潤,並同時提高勞工的薪資、增加新的工作機會。本文針對我國顯示器設備產業現況,配合政府的創新研發計畫,提出更深入的評析及可發展的機會。

出版日期 2016-08-22
作者 林偉凱
17

英國脫歐公投於倫敦時間6月24日上午7點左右開出所有選票,51.9%人民(1,741萬742票)選擇脫離歐盟,超過48.1%(1,614萬1,241票)選擇續留歐盟的比例,英國確定將脫離歐洲聯盟(EU)。英國脫歐不僅帶來英國本身經濟風險,由於英國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英國脫離歐盟也影響了歐盟經濟發展、財政支援力量。雖然脫歐至少要歷經2年談判期,但這段時間將帶來持續紛擾,外來投資卻步,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國家脫歐連鎖效應,已對歐盟長期發展蒙上陰影。

出版日期 2017-04-17
作者 陳建任
17

有鑑於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各國推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對於推升經濟成長的效果已達極限。近來世界各國大舉轉向擴張性財政政策,強調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以提振經濟成長。本文將介紹我國新近公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 美 國 川 普 政 府 的 基 礎 建 設 計 畫 、 日 本 東京奧運關聯建設的概況,並簡析其對鋼鐵業的效益。

出版日期 2019-02-27
作者 林建良
17

中國大陸面板龍頭京東方在開出10.5代新廠產能後,華星光電的11代廠,鴻海旗下大陸廣州增城的超視10.5代廠,預計2019年也將步入量產行列。中國大陸如此擴充產能情況下,將使面板供過於求的情形更加嚴重。但相對的,對於台灣設備廠卻是摩拳擦掌極力搶取訂單最佳時機。台灣的面板廠對於Micro LED的技術起步很早,主要是看到OLED產品壽命短與亮度不足的技術弱點,設備商不斷在Micro LED投注相當多的資源,目前雖然仍處於產品開發時期,但是對於巨量轉移等關鍵量產製程技術,無不全力以赴爭取重點客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