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鐵

~
出版日期 2012-11-19
作者 曾婉如
30

鈦金屬雖然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及機械的特性,作為鈦金屬擴展應用之利基,不過由於材料的塑性加工困難,導致二次加工成本過高,影響了鈦及其合金應用的推廣。不過,從鈦合金應用角度來看,如生醫、航太、汽車及運動休閒產業等,具有少量多樣的產品特性,其所產生的附加價值高於其他典型材料,消費者在購買意願上,考量產品性能多於價格因素,對於產品的價格彈性相對較小。因此,從產業發展觀點來看,鈦金屬相關應用領域具有很大的市場開發潛力。鈦金屬早期應用多以航太及軍事工業為主,取代部分鋼鐵、鋁、鎂等高功能性用途,主要用於飛機引擎零組件及機身上,1960年代開始,高溫及高強度鈦合金的成功開發,開啟了一般工業、海洋、石化、電力與機械工業的應用。近年來,隨著材料冶煉與加工技術漸趨成熟,鈦金屬多用於能源產業,如海水淡化設備、板式熱交換器、地熱發電、海洋構造物防蝕、儲氫材料、燃料電池等,尤其日本對於此領域的開發最為積極。本文就以現在全球市場成長較為快速之板式熱交換器作為介紹。

出版日期 2012-11-19
作者 張聖傑
14

中國大陸銅礦資源儲備為6,243萬噸,全球排名第七,但銅資源特點是中小型礦床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少,金屬量在500萬噸以上的只有2個,大型銅礦24個(儲量超過50萬噸),中型銅礦80個,小型銅礦多達800多個。

出版日期 2012-11-19
作者 X
14

近3年全球原鋁消費的主要支撐點是中國,但在步入2011 年後,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歐債問題加速惡化等因素,全球原鋁消費逐漸失去成長動能,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鋁消費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緩跡象。電價調漲、限電及節能減排已成為2011年中國鋁市的熱點話題,在當下資金緊張、融資難、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飆升等競爭壓力下,下游中小企業面臨2008年以來最嚴重的倒閉潮。

出版日期 2012-11-16
作者 張聖傑
17

中國大陸境內銅礦資源儲量並不豐富且分佈不均,因此資源短缺成為中國大陸銅產業發展上重大瓶頸。隨著境內重大基礎建設持續進行,以及電力產業快速成長與近年來家電換機潮的需求,使得中國大陸電解銅需求也逐年上升,形成巨大的供需缺口下,也迫使中國大陸在上游的原料供應上高度依賴進口。

出版日期 2012-11-15
作者 林偉凱
9

壓力容器的基本特點為承壓。如果單純為承壓,一般均採用便宜易得、力學性能與工藝性能良好的碳素鋼和低合金鋼製造即可。當壓力容器同時還有其他特殊要求,如耐蝕、耐高溫、耐低溫、防止介質被鐵離子污染,傳熱等要求時,才採用不銹鋼、鋁、銅、鎳、鈦、鋯(及其合金)等其他壓力容器用材製造。鎳及鎳合金主要用於耐蝕壓力容器。鎳及鎳合金製壓力容器的最高設計溫度可達950℃,超過其他壓力容器用材(碳素鋼475℃、低合金鋼600℃、不銹鋼700℃、鋁200℃、銅350℃、鈦315℃、鋯375℃)。鎳及鎳合金壓力容器的最低設計溫度可為-268℃,但由於鋁、銅、不銹鋼等也是很好的低溫材料,鎳及鎳合金較貴,一般不用作低溫壓力容器。鎳及鎳合金壓力容器可以使介質不受鐵離子污染,但鋁、鋼、不銹鋼也有很好的防鐵離子污染效果,因而鎳及鎳合金一般也不專門用作要求防鐵離子污染的壓力容器。鎳及鎳合金的熱導率比其他大部份材料低,但由於強度高、耐蝕性好,換熱管可以用較薄的壁厚,可以正常地用於換熱壓力容器。

出版日期 2012-11-15
作者 潘志倡
11

根據The Freedonia Group報告,2011到2016年全球衛浴設備及相關五金產品市場(Plumbing)每年成長率約6.2%,全球市場規模可從2011年USD589億元(約NTD17,670億元)到2016年USD796億元(約NTD23,880億元),其中亞太市場佔全球市場比重達51%、北美為16%、西歐為17%、其他地區為16%。

出版日期 2012-11-15
作者 許育瑞
4

中國大陸是鎂資源大國,菱鎂礦、白雲石礦和鹽湖鎂資源等優質煉鎂原料在中國大陸的儲量十分豐富,為中國的原鎂工業及下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不斷進步提供了充沛的礦產原料支援。9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國大陸鎂工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鎂成為中國大陸繼鋁、銅、鉛、鋅之後的第五大有色金屬,是世界上第一大鎂生產國。

出版日期 2012-11-15
作者 張聖傑
20

國內自1990年禮樂煉銅廠關廠後,並無以銅礦為原料之煉銅業,但仍有廢銅冶煉;因此在銅原材的供應上幾乎100%倚賴國外進口。上游廠商進口廢銅冶煉成黃銅、青銅後,供中下游使用、或直接出口外銷市場;至於中游一次加工業者則進口精煉銅(電解銅)再經熔解配料後鑄成銅胚、銅錠,最後加工為銅半成品供下游使用,其上下游產業關連情形、及其相關廠商代表。

出版日期 2012-10-15
作者 X
15

回顧2011年,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明顯放緩。2011年發達經濟體總體增長率僅為1.6%,其中美國經濟增速為1.7%,失業率徘徊在9%左右。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1.6%,日本為負0.5%。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顯示,2010年世界貨物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5.24兆美元,增長率為14.5%,實現了1950年有該統計以來的最大增幅。進入2011年,與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復甦乏力的整體態勢基本一致,全球貿易增長也出現了下行趨勢。估計2011年全球貿易實際增長率可能僅維持在5.5%左右,2012年將會略有提高,達到7%左右。造成2011年全球貿易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發達經濟體受主權債務危機拖累而出現經濟增速放緩。二是由於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和失業率居高不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層出不窮。總體而言,2011年以來各類大宗商品價格的集體下探,根源於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和總需求減弱。發達經濟體對於流動性管理偏向謹慎,發達經濟體債務問題導致的不確定性,大宗商品市場中的金融投機活動,這三個因素的疊加也帶來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劇烈震蕩。我國經濟在2010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全年經濟成長率達10.8%,為1987年以來新高。2011年受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影響,經濟成長率降至4.6%。

出版日期 2012-10-15
作者 X
18

隨著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於2010年簽訂,在彼此大部份貨品互免關稅的情況下,台灣與中國大陸也於2010年6月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讓國內產業進入大陸市場銷售不致於面對高關稅的不公平競爭。在ECFA的大原則下,簽定後二年之內,分三階段的降稅方式,各開放之產品將在二年後關稅降為0%,以緩衝兩岸產業因簽ECFA所帶來的衝擊。政府也因應ECFA設立950億元基金以補貼及輔助可能受損之產業,在即將面臨的衝擊與效益之間如何取得最佳取捨將是政府未來努力的重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