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處理

~
出版日期 2015-07-31
作者 劉文海
11

鋁的表面處理種類概略有陽極氧化處理、化成處理、塗裝和電鍍,表面處理的目的主要作為前處理的有脫脂和浸蝕的表面清淨化處理、研磨、去光澤,著色等的裝飾處理以及陽極氧化、化成處理、塗裝之類的皮膜處理以賦予耐蝕性、硬度、耐磨耗性、接著性、潤滑性、導電性、熱反射性、熱吸收性等特殊機能。

出版日期 2013-08-30
作者 陳仲宜
12

用於製造人體內醫療器材的金屬材料被稱為生醫用金屬材料,這些由生醫用金屬材料製成的醫療器材半永久性或永久性地植入人體內,可替代人體組織或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功能,或用於治療、修復人體組織或器官。此類材料的應用廣泛,涉及人體硬組織、軟組織、人工器官及外科輔助器材等各個方面。臨床所使用的生醫金屬材料主要有不銹鋼、鈷基合金、鈦合金及記憶合金等幾大類。

出版日期 2013-04-10
作者 陳仲宜
13

利用奈米技術來開發刀具表面膜層,可能意味著比傳統材料硬度更高、強度更好的新材料,或者可能意味著在膜層上產生新的表面結構,使其可以在加工時充當一種微型斷屑器,因此需要具備一種與傳統化學合成的觀念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更進一步來說,是以利用奈米尺寸效應的模式為主,而其概念與化學合成方法相反。以下將介紹新型刀具的奈米鍍膜技術發展概況。

出版日期 2013-06-17
作者 陳仲宜
13

電鍍是生產3C產品的關鍵技術之一,兩者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本文擬就3C產品創新過程中,與電鍍技術發展所發生的關連性作一深入的探討,作為業者在進行產品研發及技術佈局時之參考。

出版日期 2015-05-31
作者 陳仲宜
14

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技術是一種在速率可控的條件下,透過前軀體氣體及反應氣體選擇性地脈衝進入腔體到達基材,在其表面發生物理與化學吸附或發生表面飽和反應,將物質以單原子膜的形式一層一層沉積在基材表面的方法。原子層沉積與一般的化學氣相沉積有相似之處,差別在於原子層沉積過程中,新一層原子膜的化學反應是直接與之前一層相關聯的,這種方式使每次反應只沉積一層原子。

出版日期 2017-07-10
作者 陳仲宜
14

生醫金屬是需要承受較高荷載的骨、齒等硬組織以及介入治療支架的首選植入材料,已大量應用於骨科、齒科、侵入治療等重要醫療領域中的各類植入醫療器材。目前臨床應用的生醫金屬材料在生物體中一般表現為生物惰性,不具備生物活性,因此往往需要透過對其進行表面改質,來達到其具備一定生物活性,進而提高其臨床使用性能的目的。因此,本文擬解析現階段表面處理技術應用在生醫金屬植入材的發展動向,作為廠商進行產品研發佈局之參考

出版日期 2016-10-17
作者 陳仲宜
15

工業化的初期,人類尚未能深切體會到自然資源供給及環境容量的有限性。隨著人口的持續增加,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生產模式帶來的資源短缺及環境污染迫使人類進行深刻反思。進入21世紀後,由於礦產短缺及對環境改善的高度要求,全球正掀起循環經濟參與熱潮,而其中相當有代表性的再製造工程儼然成為具戰略意義之必然選擇。表面處理技術主要用來修復及強化老舊零件的失效表面,是實施再製造工程的關鍵技術。有鑑於此,本文擬探討循環經濟當道,再製造工程及相關的表面處理技術之發展機會與挑戰。

出版日期 2017-04-13
作者 陳仲宜
19

引擎零組件在外部複雜環境下工作,承受多種腐蝕介質的作用,再加上自身性能的欠缺,常導致零件表面在壽命期內失效。表面工程技術是透過適當工法,賦予表面不同於基體材料的性能以滿足某種特定的功能需求,與提高材料自身性能的技術途徑相比,具有難度小、快捷、成本低、可修復等特點。零組件花費在表面處理措施的成本,一般僅佔產品價格的5~10%,卻能大幅提高產品的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平均效益高達5~20倍。因此,表面處理技術是解決零組件失效最經濟、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本文將解析現階段應用在引擎零組件的主要技術發展趨勢,作為廠商進行產品研發佈局之參考

出版日期 2018-03-12
作者 陳仲宜
19

我國航太產值規模日益擴大,在2016年已突破千億大關。而新政府上任以來,更將「國機國造」列為重點推動的政策目標之一。航太設備一般所處的工作環境極為嚴苛,使得表面處理技術在航太產業中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有鑑於此,本文擬探討表面處理技術在航太產業之應用動向,作為廠商進行產品研發佈局之參考。

出版日期 2019-07-03
作者 陳仲宜
19

航太工業快速發展,對產品及零組件的抗氧化、抗腐蝕、抗磨損、耐熱、抗疲勞及特殊功能等性能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新興表面處理技術的掌握與創新對延長產品使用壽命、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產品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有鑑於此,本文擬探討航太設備及零組件未來應用需求之新興表面處理技術發展趨勢,作為相關業者在技術佈局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