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

~
出版日期 2024-12-30
作者 盧素涵
15

隨著電動車普及而引起注目的「一體化壓鑄(Gigacast)」,是使用鋁合金,一體成形製造汽車車體等零件的技術,透過此項技術,能大幅減少零件數量並縮短製程。業界也期望透過這類大型壓鑄機的導入,能進一步促進汽車產業的效率化並降低對於環境的負擔。2023年全球壓鑄市場規模達654.8億美元,預計2028年增至879.0億美元,汽車零件需求持續推動市場成長。壓鑄技術趨勢包括冷室壓鑄產品創新、輕量化單件鑄造技術整合,以及人工智慧在生產中的應用。主要國家動向顯示,日本專注精密加工,但面臨原料成本與人才短缺挑戰;中國大陸則以高效製造與政府支持占據市場優勢,並藉材料技術和自動化實現突破。未來,模具產業應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技術升級,並同步發展減碳與永續策略,確保在新興市場與環保需求中取得競爭力。

出版日期 2024-12-31
作者 謝怡君
21

從外部市場環境來看,模具產業深受國際經濟情勢波動影響;就企業內部升級動力而言,數位化轉型可以改善生產效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數位化技術如智慧製造、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可以顯著提升模具設計、生產效率及市場應變能力。國內模具標竿業者的案例顯示,運用數位化技術能有效縮短設計與生產週期,並以數據驅動強化客製化能力,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為順應市場趨勢、向高值化方向發展,模具產業除了加速導入智慧化設備及數據分析技術,亦可運用產、官、學單位的資源彌平現有缺口。

出版日期 2025-04-18
作者 盧素涵
23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由於其實施範圍較原先市場預期更為激進,預期將對全球經濟成長與供應鏈分工體系形成衝擊。2024年臺灣模具對美國出口占整體出口比重約20%,為最大出口市場。對美主要出口產品為橡塑膠射出/壓鑄模具與沖壓鍛造模具。整體而言,臺灣模具產業以內需市場為主,外銷比例約占2~3成左右,業者多為中小型企業,生產重心集中在臺灣本地,供應鏈短期內難以快速移轉。隨著對等關稅措施的正式實施,出口至美國的成本將大幅上升,使出口廠商面臨訂單波動與利潤壓縮的壓力,對模具外銷業者形成嚴峻挑戰。此舉可能衍生出產業可能的轉單效應與結構調整。若下游客戶因美國關稅調整產線或市場布局,亦有可能優先採購臺灣本地或亞太區域模具,帶動國內需求成長。另,國內終端產品業者如手機、扣件、手工具等產業同樣面臨美國高關稅衝擊,可能降低採購意願或壓低模具採購價格,進一步壓縮模具業者利潤。

出版日期 2025-08-14
作者 盧素涵
32

螺桿是人形機器人關節及線性傳動的核心元件,滾珠螺桿以高精度及低摩擦適用中小負載,行星滾柱螺桿則因高剛性與承載能力被應用於大負載主關節。以Tesla Optimus機器人為例,螺桿占其核心零件成本約20%,第二代用6個滾珠與8個行星滾柱螺桿,第三代滾珠螺桿需求更將暴增566%。未來挑戰包括技術競爭、結構尺寸限制及成本控制;機會則在於輕量化微型螺桿開發、智慧感測整合及與AI控制系統結合。廠商應雙軌並進,推動智能化與高性能解決方案,並重視供應鏈穩定,掌握人形機器人快速成長帶來的龐大商機。

出版日期 2025-09-30
作者 盧素涵
16

2025年日本東京「INTERMOLD」以「技術聯攜,帶動變革」為主題,彙集了模具加工、積層製造(AM)、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等多元技術。展會主要趨勢亮點包括:一、高精度與微細加工技術:業界正朝向微米級精度的複雜模具與難加工材料處理技術邁進;二、自動化與省人化:透過機器人、智慧搬運與AI檢測等自動化方案,解決日本製造業的人力短缺痛點;三、數位轉型(DX):廠商積極將CAD/CAM/CAE軟體、IoT設備監控與AR技術整合,實現從設計到檢測的全流程數位化;四、積層製造應用:3D列印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優化模具冷卻流道,並開發專用高耐磨材料,以提升模具效能。此外,展會特別展出Tesla Model Y的拆解車體,突顯了電動車 Giga壓鑄一體成形技術對傳統汽車製造模式的巨大衝擊。總結來說,全球模具產業正加速朝向高精度、自動化及數位化方向轉型,並積極應對電動車等新興產業的挑戰。臺灣業者應掌握這些趨勢,深化利基技術、導入智慧製造,並強化與國際供應鏈的連結,以維持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