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

~
出版日期 2012-08-15
作者 楊瑞雯
13

2012年台灣汽車鈑金件產值約為560億台幣,創近六年來新高,主要是受惠於日本與美國之訂單加持;外銷約為20億,最主要是外銷至歐美AM碰撞市場,約90%,另外銷至OEM市場為10%。 我國汽車鈑金件主要以出口為主,2012年出口達188億台幣,為近6年之新高,2005-2012年之CAGR=7%,出口市場穩定成長,2012年主要出口國為美國,出口額82億台幣,占比44.8%,出口單價約$143,其次為中國大陸,約22億,占比11.8%,出口單價約$98。

出版日期 2012-11-15
作者 侯貫智
13

工具鋼(Tool steel)乃指擁有高硬度及耐磨耗之鋼料,主要做為刀具、量具、模具或工具(尤其是金屬加工用)之材料,乃機械製造之切削加工或材料成形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材料,要求須在常溫或高溫時都具有優良高強度、高硬度、高性、耐磨耗和抗氧化性等。依據日本JIS規範,特殊鋼可分為工具鋼、構造用鋼及特殊用途鋼(含不銹鋼、高強度鋼等7項)三大類,但在AISI定義中,矽鋼片(電磁用途)亦歸屬於特殊鋼。若以合金元素分類,工具鋼可包括:碳工具鋼(SK)、合金工具鋼(SKS、SKD、及SKT)、高速鋼(SKH)等三大類。

出版日期 2012-11-15
作者 侯貫智
13

近年來,中國大陸模具鋼業者對鋼材的品質欲趨於重視,不僅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藉以提高材料的純淨度、降低材料偏析,同時,在模具材料的生產技術與品質標準上積極與國外先進業者結合,運用海外先進的生產標準引領生產,並制訂專屬於大陸的模具鋼標準。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大陸模具鋼材料發展非常快速,模具鋼的種類有趨於完善,生產技術水準也逐漸提升,使得模具鋼產量也大幅增加。2010年中國大陸合金工具鋼(含高速鋼)產量創下波段高峰,約達67萬噸,2011年則略微下滑6.9%,產量約為62.3萬噸,近六年複合平均年成長率為6.6%。中國大陸合金工具鋼的品種主要為棒材,約占產量的90%,而扁鋼、板材、模塊等均較少,不僅給用戶選材造成困難,而且影響了模具的製造週期和成本。

出版日期 2012-10-15
作者 侯貫智
13

中國大陸工模具鋼在鋼種、品質、尺寸規格及性能等方面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導致中國大陸每年大量中高階的模具必須從國外進口。進口工模具鋼的規格主要是大尺寸的鍛製模塊(厚250~800mm)×(寬600~1,200mm)及大尺寸的模具扁鋼(厚30~300mm)×(寬400~1,500mm),這在大陸目前只有少數鋼廠能生產。中國大陸板類合金鋼(含合金工具鋼)進口統計,2011年進口總量約33.6萬噸,進口值7.9億美元,進口量有逐漸提升之勢。因合金工具鋼無單獨海關碼,故無法得知其進口量。中國大陸高速鋼板類2007~2009年進口量約6,000~7,000噸/年,2010年後進口量更突破1,000噸, 2011年進口值達近2.1千萬美元。

出版日期 2017-01-11
作者 楊瑞雯
13

根據社會的需求與環境的變化,高強度鋼的發展技術也越符合時代的需要,在石油危機後,為了減少石油用量,提高燃油效率就變成極為重要的課題,在車子結構方面,減輕車體重量的概念開始萌芽,也由於環保意識抬頭,車輛在節能減碳方面更加受到重視,因此車身輕量化以降低汽油使用量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刻不容緩,另一方面則是安全性的考量,因此更高強度、更輕薄之高強度鋼板應運而生,成為關鍵性材料。

出版日期 2012-12-18
作者 侯貫智
14

目前國內僅有榮剛材料生產合金工具鋼,唯榮剛之合金工具鋼產品僅能供應棒材及模塊,且以外銷為主,較少供應國內。此外,中鋼目前僅生產少量之模具鋼用板材,故台灣內需市場主要依賴進口。由於碳工具鋼並無單獨海關碼,且國內產量不詳,故無法統計。另,因主要出口廠商榮剛大部份出口是以合金鋼的稅則碼出口,僅有少部份以工具鋼稅則碼出口,在海關統計資料之工具鋼出口量中先剔除榮剛的量再加上榮剛年報中的外銷量以做為修正後的〝出口量〞。

出版日期 2013-06-30
作者 侯貫智
16

長久以來,由於國內鋼鐵業者在工具鋼內需市場方面未做積極的投入,因此一直依賴

出版日期 2021-03-10
作者 楊瑞雯
16

台灣模具產業為較傳統的產業,由於大多屬於中小型企業,資金不足下轉型實屬困難,但台灣模具廠商也正努力朝向智慧化、數位轉型之方向發展,同時也借鏡國外標竿模具產業數位轉型案例,協助台灣模具產業更了解智慧轉型的執行方式與發展方向。

出版日期 2024-12-31
作者 謝怡君
16

從外部市場環境來看,模具產業深受國際經濟情勢波動影響;就企業內部升級動力而言,數位化轉型可以改善生產效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數位化技術如智慧製造、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可以顯著提升模具設計、生產效率及市場應變能力。國內模具標竿業者的案例顯示,運用數位化技術能有效縮短設計與生產週期,並以數據驅動強化客製化能力,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為順應市場趨勢、向高值化方向發展,模具產業除了加速導入智慧化設備及數據分析技術,亦可運用產、官、學單位的資源彌平現有缺口。

出版日期 2024-11-22
作者 盧素涵
17

模具產業在目前相關的淨零法規中尚未被列入優先管制的範疇,多數台灣中小型模具廠商對於投入減碳工作仍在起步階段。以整體產業碳排放量來說,台灣模具產業的碳排量相對少且穩定。為達淨零減碳目標,在製程改善方面,由於模具產業多使用電力為主要能源,短期可透過建立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廠房數位化、汰換老舊成型設備與優化熱處理系統方式進行減碳。中長期則藉由提升能源效率、廠房及製程自動化與智慧化以及導入伺服沖壓技術等方式減碳。其次在能源轉換方面,短期可透過轉換使用天然氣與綠電,中長期則擴大導入使用如生質燃料等的再生能源。最後在循環經濟方面,短期可透過導入綠色設計、使用再生/循環原料以及廢水/廢熱回收再利用等方式。中長期則擴大導入綠色設計、提升使用再生或循環原料比例、提升廢水/熱再利用率,最終達成零廢棄物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