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擁有豐富的產業聚落位居臺灣最重要的金屬及石化工業產業中心,高雄是全台灣最重要的海港,也是新南向最關鍵的門戶,並表示高雄是治理最好、也是非常有活力的城市,且是快速轉型的地方,過去一年來,政府展開許多項結構改革工作,花費很大心力,調整產業結構,為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利基。未來持續透過亞洲新灣區聚落優勢鏈結實證成果將營運模式整廠整線複製輸出至東協國家。
菲律賓經濟區可分為經濟區管理局管轄包含製造業、資訊科技業、旅遊業、醫療業、農業與物流業的出口導向經濟區,以及不同自然人文條件或平衡城鄉差距等目的設立之經濟區。在菲律賓政府「AmBisyon Natin 2040」國家發展願景下,經濟部管理局研擬新經濟區發展計畫及其新興產業,幫助菲律賓人民創造生活福祉。其他經濟區管理機構也依循國家發展方向,建設基礎設施,吸引外國投資,期望達成產業發展目標。
越南鋼胚產量不足,過去境內高端產品的生產能力不足,致使下游生產企業主要依賴進口。根據越南工貿部統計,在河投產前,越南各鋼鐵生產廠產能只能滿足40%的市場需求,高級鋼源需求量完全依賴進口。而台塑河靜鋼鐵生產的高級鋼,正是台灣鋼鐵應用產業投資越南的新契機。本文研析日、韓鋼鐵業於越南佈局思維與台灣推動雙邊合作可能路徑,提供政府及業者參考。
相對傳統的水處理技術而言,膜過濾技術具有產出水之品質較高、效果穩定及分離能耗低等多個優點,是目前水處理產業主要發展方向之一。近年來,隨著水資源的匱乏,再加上為因應近年全球對水質及用水回收率等要求的增加,研發高效能水處理技術儼然成為全球該領域的焦點。早期自來水、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處理,大都使用傳統的物化處理程序或生物處理程序,這些程序不僅占地面積大、耗時耗能,且常需加藥處理;因此,物理處理的膜過濾技術應運而生。近年來,隨著逆滲透技術、過濾技術的不斷精進,膜過濾技術成為淨水市場及海水淡化市場等領域的主流,更使膜過濾技術在水處理產業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2010年Q1新冠肺炎首先從中國大陸爆發並蔓延至亞洲各國,歐美疫情於2月底開始急速擴散,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措施已圍堵疫情擴散,全球經濟也因此受到衝擊。
氣候為全球必要且必須的共享資源,目前因氣候變化所造成之影響已經相當顯著,未來更極可能導致生態、社會與經濟的重大傷害,嚴重威脅全球自然環境及人類社會文明,因此氣候議題無疑已是全球各國都將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我國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落實世代正義、環境正義及公正轉型,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故由行政院環保署於2021年提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將達成「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設定企業碳費徵收機制」、「縮短氣候變遷行動綱領與調適行動方案檢討期程」與「早期預警與監測」等重點正式入法,成為我國未來氣候治理主要法源。上述各項修法重點中,以企業碳費徵收機制入法,將對園區產業未來發展,造成相對程度之衝擊與影響。故此,本文將從整體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之重點及園區恐受碳費課徵之企業進行盤點與影響研析,並提供相關對策,以供國內園區管理單位參酌。
九零年代經貿全球化與自由化,全球供應鏈專業化分工,生產效率提高,成本大降,有助平抑物價。近年隨美中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波不斷,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衝擊,影響到未來區域經濟整合趨勢。在全球供應鏈從全球化走向在地化及區域化發展之際,加上全球減碳浪潮與碳關稅機制,觀察六都製造業在營業收入、工廠家數、從業員工數、研究發展經費,以及研究發展工廠家數等指標的十年變遷,將是未來台灣產業轉型關鍵之鑰。
燈塔工廠的主要評判標準為是否具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徵,包括:自動化、工業物聯網(IIOT)、數位化、大數據分析、5G等技術。2021年9月進一步提出兼具企業經營獲利和環境永續發展、重視生態保育的「永續燈塔工廠」。截至2022年3月底止,全球累計共有103家燈塔工廠,分別來自:2018年16家、2019年新增28家、2020年新增10家、2021年新增36家以及2022年3月底止新增13家。此外,位於美國的Ericsson與Schneider Electric以及德國的Henkel等三座更被指定為永續燈塔工廠。
在陳其邁市長連任後,高雄市持續致力於發展前瞻科技產業鏈,特別聚焦在半導體、5G AIoT和電動車等領域。近年來,在招商引資方面更加注重綠色節能相關產業,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實現淨零轉型和能源轉型。同時,為了推動南部半導體材料聚落的2030年目標,根據科技會報辦公室110年4月的《美中科技戰下臺灣半導體前瞻科研及人才布局》簡報,高雄市確定了三大重點布局:將楠梓(原高雄煉油廠)打造成半導體材料研發核心,並將路竹和橋頭至南科連接起來,形成新興的半導體製造聚落,同時將大社、仁武、大寮、林園和小港(大林埔)打造成半導體材料和石化聚落。高雄市正在通過強化科技實力,結合永續、智慧和高值化三大核心,推動現有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1
2
3
4
5
6
7
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所提供之所有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研究報告、圖表、影像與影音等),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其著作權歸屬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所有。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服務,可提供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作為非商業用途之內部使用參考,下載或使用網站中所提供之內容及服務,應遵守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非經本中心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全部或局部之重製、公開傳輸、改作、散布或其他利用本網站資料之行為。
由於科技發展及產業變動快速、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之影響等,本網站無法保證所提供資訊之時效性及完整性,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如有內部使用參考時,請注意發佈日期、立論假設或當時情境,並自行承擔因使用本網站資訊可能產生之任何損害。
非常歡迎您光臨「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保障您的權益,請您務必詳細閱讀下列內容:
一、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本網站如何處理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個人識別資料。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二、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四、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的網頁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該連結網站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
五、與第三人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六、Cookie之使用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七、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