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5G、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邊緣運算等科技的創新應用潛力提升,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儼然成為製造業和服務業近年所面臨的共同挑戰與課題,然而數位轉型非一蹴可幾,它是一個組織持續努力的過程,需要領導人長期決心的CEO工程,不能只依賴一項決策,且成功沒有唯一的準則,因此借鏡國內外優秀企業實踐數位轉型的案例與經驗解析,成為企業摸索過程中的常見作法。
傳統產業邁向智慧製造主要核心,即是要讓生產製造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新興科技將產線導入智慧化方案,使廠商能達到大量客製化彈性生產的目標。其中產線環境逐步從單機、整線到整廠的智慧化導入,則是企業推動智慧製造的成功關鍵因素。根據MII於2019年針對中南部約300家傳統製造業者「智慧製造發展現況調查」研究顯示,現階段有約40%的業者,在生產設備與製程上仍處於工業2.5~3.0間,顯示在數位化與自動化程度上仍不夠完善,故此,本研究參照外部專家建議,提供傳統產業業者從單機、整線到整廠發展智慧化之關鍵成功因素建議供參酌,希冀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形成正向循環之產業效益。
2010年Q1新冠肺炎首先從中國大陸爆發並蔓延至亞洲各國,歐美疫情於2月底開始急速擴散,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措施已圍堵疫情擴散,全球經濟也因此受到衝擊。
隨著數位經濟及新興科技的蓬勃發展,全球各國家主要城市皆競相應用新興科技規劃發展智慧城市。依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2019全球智慧城市指數調查(IMD Smart City Index,2019),新加坡智慧城市發展現況列於AAA級,整體排名為全球第一。本文將探討新加坡裕廊創新園區,如何結合鄰近大學與社區,打造融合生活與生產的創新生態環境之產業園區,其重要的發展歷程與策略。可供國內相關孵化器、育成及園區管理單位參酌。
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今年3月將全球2020年GDP成長預測由2.9%下修至2.4%,而中國的增長可能來到5%以下,另一方面,根據彭博(Bloomberg)評估,疫情可能造成全球經濟2.7兆美元損失,對後續整體產業之復甦影響長遠。臺灣目前與中國大陸整體產業鏈關係,鏈結強度最為密切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資訊電子業」、「塑橡膠製品業」及「機械設備業」等。其中,加工出口區內產業較受影響的則以「資訊電子業」為主,本文即針對資訊電子業中的「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等子產業進行衝擊影響之分析評估。
107年我國產業園區(以經濟部所轄62處工業區為主)內的金屬製品製造業總設廠家數為1,842家,為園區第一大主力產業,佔比約16.49%;若就區域分布來看,則以中南部為主要設廠區域。
2019年我國傳統製造業整體出口雖然衰退8.1%,但仍有二項亮點。首先,轉單效益發酵下我對美出口明顯增加;其次,出口主力貨品群受全球經濟放緩及美中貿易負面影響輕微,其中部分新興應用或利基型設備、消費產品甚至逆勢成長。進口方面,2019年傳統製造業整體進口微增1.9%,期間由於國內投資大爆發帶動精密機械及機電設備需求,尤其是半導體及智慧製造相關設備進口大幅成長。展望2020年,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但受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經濟不確定增加,轉單效應或可延續,甚至由美國擴散至歐盟及日本,但整體出口前景相對保守。
根據高雄市政府經發局發布的《高雄市產經情勢分析季報-108年度第4季》,2019年高雄市的產業總銷售額逾4.6兆元,在六都之中位居第三,占全國總額的10.87%,所占比例與排名第二位的新北市相差不到0.8%。台灣的北部產業聚落,包含台北市以及產業發展與其相依附的新北市,為全國經濟產值最高的區域,而位於北部經濟圈之外的高雄市,實為國內產業集中發展的第二大核心區域。透過盤點六都主力產業的營收概況,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六都常見之投資促進措施,主要可區分為機制流程、跨國宣傳、園區土地、青年創業、轉型輔導等5大類,並可進一步細分為14種。
高雄市的工業發展較早,所以擁有成熟的基礎工業,例如金屬加工、石化與鋼鐵等產業,在南部各縣市中,得天獨厚。在這之中,有許多家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生產關鍵零組件的角色。然而,由於早期工業區位的規劃不佳,或時空變遷導致使用需求改變迫使業者必須遷廠,而遷廠後所遺留下大量的廠房、閒置空間和受汙染土地等問題,就成為高雄市在面臨產業轉型,邁入合宜居住城市時,需同時兼顧經濟與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與挑戰。
1
2
3
4
5
6
7
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所提供之所有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研究報告、圖表、影像與影音等),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其著作權歸屬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所有。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服務,可提供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作為非商業用途之內部使用參考,下載或使用網站中所提供之內容及服務,應遵守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非經本中心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全部或局部之重製、公開傳輸、改作、散布或其他利用本網站資料之行為。
由於科技發展及產業變動快速、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之影響等,本網站無法保證所提供資訊之時效性及完整性,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如有內部使用參考時,請注意發佈日期、立論假設或當時情境,並自行承擔因使用本網站資訊可能產生之任何損害。
非常歡迎您光臨「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保障您的權益,請您務必詳細閱讀下列內容:
一、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本網站如何處理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個人識別資料。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二、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四、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的網頁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該連結網站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
五、與第三人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六、Cookie之使用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七、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