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點閱

AI浪潮下,先進封裝設備產業發展現況及趨勢

出版日期 2024-12-20
作者 陳怡樺
23

AI相關新興需求為2023年下滑的半導體設備市場帶來成長動力,根據KPMG調查,AI被視為2024年推動產業營收成長幅度的第二名,僅次於車用電子。因終端產品對小型化、高速運算及低功耗需求持續提高,隨著前段製程面臨摩爾定律物理極限,在成本與技術考量下,後段的封裝製程成為產業發展的焦點。由於對高效能運算、AI及自駕車等新興應用的需求上升,根據Yole報告指出,先進封裝市場占比將可能在2025年超過50%,超越傳統封裝占比,且預期將持續成長。根據日本調研機構GNC預估,全球先進封裝設備市場預期從2019年的22億美元成長至2027年的77億美元,CAGR達17%。由於先進封裝對立體堆疊的需求,導入前段製程中會使用到沉積、曝光及蝕刻等設備,這些設備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比,故在先進封裝設備領域仍是由美日歐廠商佔據主導地位。惟封裝製程設備客製化需求高,加上異質整合的過程牽涉多項產品及製程,故相較傳統封裝需要廠商間更多的共同協作,在台積電供應鏈在地化需求下,預期先進封裝設備為國內設備廠商具發展潛力之方向。

2024年韓國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動態觀測

出版日期 2025-02-19
作者 李沅融
21

  韓國離岸風電產業近期呈現上升的趨勢,除了積極推動加速風場開發的法案,也透過提高在地化措施的比重來扶持國內業者。韓國系統商從近兩年間的招標中取得豐富的實績,除了本身的風力機產品被國內的小型風場採用,也透過與國際系統商合作,建立機艙組裝廠的方式,提供14MW、15MW的風力機給大型風場。水下基礎業者繼去年採取的擴張策略後,在今年的招標中也表現亮眼,如三星重工及SK Oceanplant等業者被今年得標的風場選為供應商,同時也與其他國際業者合作,透過建廠的方式,增加產能彈性,同時降低生產成本,除了能供應國內市場,也能出口到外國市場。整體來看,不論是韓國政府及業者都正在積極的增加競爭力,並完善供應鏈。

從國際手工具標竿業者的淨零布局看台灣產業的減碳策略

出版日期 2024-12-31
作者 鄭澤賢
19

隨著全球減碳趨勢加速,台灣以代工為主的手工具產業將面臨供應鏈減碳壓力和原料成本上升的挑戰。本文透過分析國際標竿業者的減碳做法,例如Bosch在產品設計中的循環經濟與材料回收,以及Knipex在製程改善與能源轉換方面的成功案例,為我國手工具產業的低碳轉型提供參考。首先,企業應從碳盤查開始,了解自身製程中的碳排放熱點,不僅可以因應國際市場需求,也能針對性地進行製程優化、能源轉換與循環經濟等措施,有效降低整體碳排放。此外,減碳轉型過程中,產官學研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彼此發揮資源優勢,支持產業的低碳轉型,進而提升我國手工具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淺談企業發展碳捕捉技術之策略

出版日期 2025-01-10
作者 黃冠綸
18

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作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全球已投入大量資源促進其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資料,全球844個CCUS專案中,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專案數量居於前列,其中碳捕捉技術在全產業鏈佔據核心地位。企業發展碳捕捉技術策略多樣,包括自身製程改善、新業務發展及以碳捕捉為核心經營模式,並透過多元資金來源推動發展,例如政府補助、募資、碳權販售及上市。未來,台灣可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結合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完善產業鏈,探索資金籌措新模式,加速碳捕捉技術商業化進展,提升全球競爭力。

AI科技於水五金產業加值應用

出版日期 2024-12-20
作者 陳怡靜
16

人工智慧為水五金產業帶來的效益,舉凡製程面提升精確度,將視覺辨識與人工智慧演算法整合於生產線中,即時檢測水五金產品表面缺陷、尺寸誤差或其他品質問題。同時,藉由機器學習模型分析,提供預防性障礙排除,增加製程良率與效率。產品面則強化功能性,將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整合到水五金產品,不僅具備即時操控設計,更能識別耗水或使用習慣,提供更為客製化的產品功能。服務面主要藉由網站優化分析客戶動態、回饋與評論,將蒐集到的資訊用於主動提供客製化服務、解決產品問題,有利大幅提高顧客滿意度。水五金標竿大廠已逐漸結合智慧科技於營運中,未來,隨著技術發展更加成熟,將為水五金業者提升競爭力,並推動整個產業邁向智慧與低碳雙軸轉型共同發展新時代。

全球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市場發展概況

出版日期 2025-02-20
作者 陳靜樺
15

隨著 5G、電動車等新應用市場發展,加上全球日益重視碳排放問題,推動了具高能效、低能耗的化合物半導體發展,其中所需的晶圓基板為整個產業的發展與技術關鍵。根據國際研究機構 Yole 預估,2023~2029 年全球化合物半導體基板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達 17%,且在市場強勁需求與要求成本效益的推動下,加速了業者在 8 吋產線的布局,預估 2023~2029 年 8 吋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58%。經盤點,國外業者包含 Wolfspeed、山東天岳、 Coherent 等,以及國內業者包含環球晶、漢民、盛新等,皆積極進行產能擴充並推動 8 吋技術落地,預期近幾年各大廠 8 吋產能將可陸續開出,滿足終端市場所需。

車用低碳鋼材的發展趨勢

出版日期 2024-12-12
作者 黃佳寗
15

車用鋼材意指製造與組裝汽車所使用的鋼材。基於安全考量,高強度、高彈性為車用鋼材最基本的要求。近年來,在國際淨零減排壓力日益發酵下,減輕鋼材重量以降低碳排成為新趨勢,國內外已有許多鋼鐵企業為了應對新材料的需求與衝擊,正積極與車廠開發能夠與鋁合金、塑料、碳纖維複合材料抗衡的輕量化高強度鋼。根據世界鋼鐵協會(World Steel Association)的研究,在不增加造價及犧牲汽車安全性能的情況下,使用先進高強度汽車用鋼取代一般碳鋼,可減輕車體重量25%及節省油耗5.1%,並減少5.7%溫室氣體的排放,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因此成為各生產汽車用鋼車廠追求的目標,也帶動了車用低碳排鋼材市場的發展。參考Fortune Business Insignts的報告,2024年全球綠色鋼材的市場規模為37.5億美元,預估至2032年將成長為1,290.8億美元,預測期間的年複合成長率為55.6%,顯示未來市場對綠色/低碳鋼材的需求相當可觀。從市場規模來看,以北美的15.2億美元(市占率55.02%)為最主要的需求區域;其中,又以車用鋼材為最大宗消費領域(佔據48.4%)。新型的車用鋼材除提高強度與安全性外,也可提供更高水準的運行效率和永續性。本文初步整理國內外車用低碳排鋼材產製與應用之概況,作為後續研究之參考依據。

剖析2025碳費開徵對園區傳統產業之影響及因應之道

出版日期 2025-02-14
作者 朱澔偉
13

  我國政府於2023年正式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且「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三子法亦正式入法實施。  對園區傳統產業而言,碳費徵收機制之公告實施相當於正式宣告我國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正式啟動,園區傳統產業對淨零減碳已無任何規避之空間,本文針對「企業碳費徵收機制」法規之內容重點與後續對園區傳統產業廠商之影響進行分析說明,同時,以園區具代表性之傳統產業業者案例,進行碳費徵收各項情境之估算演練,以本文列舉之案例,可以發現企業是否制訂自主減碳計畫並有效實施推動,其對後續碳費繳付之最多及最少金額,約有近50倍的差距。園區內之傳統產業業者,勢必須窮盡一切作為,擬定自主減碳計畫,並有效且確實的逐年落實推動,如此,在適用優惠費率之情境下,將大幅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對整體營運亦相對具競爭優勢。  故此,本文建議我國業者,現階段應優先由組織內部「建立透明的碳資訊制度」為首要目標,並制定碳排減緩計畫逐年實施,如此,方有機會持續站穩國際供應鏈的一角,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永續競爭力,穩定獲取淨零商機。

日本扣件產業高值化關鍵因素探討

出版日期 2025-01-03
作者 紀翔瀛
13

日本扣件之所以能夠在亞洲市場中保持最優的出口平均單價,主要來自於其技術領先的優勢,長期在精密製造領域具有高度的競爭力,尤其在高精度、高耐用性與輕量化材料方面的技術研發投入甚多。此外,日本企業非常注重與客戶的合作,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持,這大幅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相對因為利潤好,因此更有餘力投入研發,長期形成產業的正循環,與其他亞洲國家的產品相比,日本扣件製造商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10%,比例高於其他亞洲競爭對手,能夠在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品牌溢價,從而保持高單價。

模具產業轉型數位化的動力與挑戰

出版日期 2024-12-31
作者 謝怡君
13

從外部市場環境來看,模具產業深受國際經濟情勢波動影響;就企業內部升級動力而言,數位化轉型可以改善生產效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數位化技術如智慧製造、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可以顯著提升模具設計、生產效率及市場應變能力。國內模具標竿業者的案例顯示,運用數位化技術能有效縮短設計與生產週期,並以數據驅動強化客製化能力,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為順應市場趨勢、向高值化方向發展,模具產業除了加速導入智慧化設備及數據分析技術,亦可運用產、官、學單位的資源彌平現有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