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點閱

滾珠螺桿在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商機

出版日期 2025-08-14
作者 盧素涵
32

螺桿是人形機器人關節及線性傳動的核心元件,滾珠螺桿以高精度及低摩擦適用中小負載,行星滾柱螺桿則因高剛性與承載能力被應用於大負載主關節。以Tesla Optimus機器人為例,螺桿占其核心零件成本約20%,第二代用6個滾珠與8個行星滾柱螺桿,第三代滾珠螺桿需求更將暴增566%。未來挑戰包括技術競爭、結構尺寸限制及成本控制;機會則在於輕量化微型螺桿開發、智慧感測整合及與AI控制系統結合。廠商應雙軌並進,推動智能化與高性能解決方案,並重視供應鏈穩定,掌握人形機器人快速成長帶來的龐大商機。

2025年不銹鋼市場上半年回顧與下半年展望

出版日期 2025-09-24
作者 李志賢
31

2025年上半年全球不銹鋼市場受高產能、需求復甦緩慢與國際經貿風險影響,整體市況低於預期。亞太產量維持高檔、庫存壓力大,低價出口使過剩外溢;歐洲需求低迷,景氣仍未回升;美國在232稅率提高下,本土供應穩定,但下游採購趨保守。價格方面,歐亞多呈走弱,美國因關稅庇護相對抗跌。 我國產量與進出口均衰退,板捲價格先因備貨與關稅暫緩短期回升,隨後轉弱;盤元則因剛性需求支撐,相對穩定。展望下半年,全球市場仍以震盪整理為主,美國降息循環雖有助於補庫與投資,但效果需時間傳導,短期難見強勁反轉。整體而言,產業復甦仍須仰賴減產落實、需求回升與政策明朗化,企業宜聚焦差異化並保持靈活策略應對。

2025年鎳金屬市場上半年回顧與下半年展望

出版日期 2025-08-31
作者 李沅融
27

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充滿不確定性,市場情緒偏向保守,導致延續自2024年底的復甦趨勢受中斷。不銹鋼持續面臨供給過剩及需求疲軟;鎳系電池受磷酸鋰鐵電池的競爭,市占率持續衰退;鎳合金受旅遊復甦、地區衝突及能源需求增加,使鎳合金需求穩健。鎳金屬的供給增幅大於需求,導致上半年總體過剩擴大,且過剩結構由低品級轉向高品級,預期過剩的狀況將延續2028年才可能緩解。展望2025下半年,市場將由產業需求、供給及總體經濟政策三者決定。美國受個人消費支出指數成長符合預期及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下修,降息機率增加,若聯準會選擇降息,則美元走弱將對鎳價形成上行支撐。由川普政府推動的「大而美法案」預計對國內基礎建設、核能、油氣與軍工相關產業進行投資,將帶動對不銹鋼與鎳合金的需求增加。對等關稅方面已由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違法,且遭國內產業界及在野黨反彈,目前尚無後續處理措施,預期下半年的不確定性將繼續延燒。建議企業持續追蹤供需關鍵指標,強化流動性與風險管理,並優化庫存與採購策略以應對價格與需求波動。

全球不銹鋼標竿大廠布局觀測

出版日期 2025-08-28
作者 李志賢
19

近年全球產業轉型下,不銹鋼的應用已從傳統建材與家電,逐步擴展至氫能、半導體與電動車等新興市場。氫能經濟帶動高壓管線與燃料電池專用材料需求,半導體產業推升超高純度與潔淨製程規範,電動車電池則將不銹鋼導入電池模組與驅動系統。觀察全球標竿業者布局如POSCO、Nippon Steel、Outokumpu分別投入燃料電池雙極板、高壓輸氫管與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專用鋼;Carpenter與Daido Steel則發展高純度與高氮不銹鋼,用於半導體超高純度管線與精密部件;Aperam公司則探索電池模組外殼與耐熱排氣系統,不銹鋼的應用範疇正由合金設計延伸至材料與製程整合,突顯產業轉型的方向。對我國而言,氫能發展藍圖與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政策,可分別對應氫能基礎設施及半導體高純度管線與設備零組件需求,形成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我國不銹鋼業者若能把握趨勢,培養高純度材料與先進製程能量,並透過跨產業合作建立差異化優勢,不僅可避免傳統低價競爭,也有望逐步切入新興應用領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2025年臺灣扣件產業上半年回顧與下半年展望

出版日期 2025-10-01
作者 廖鴻瑞
16

2025 年上半年,國際經貿環境持續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美國 關稅新政推行、地緣政治情勢升溫、環境議題持續發酵等,且新 台幣升值加重出口壓力,再加上區域供應鏈事件,使全球扣件產 業在成本、價格與訂單流向上都出現波動。在這樣的環境下,不 僅使臺灣扣件產業出口承壓,也讓產業逐漸面對產品結構調整的 需求,高附加價值、差異化產品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展望下半年,整體環境仍存在挑戰,但也蘊含新的契機。除 了需要持續因應高關稅及匯率帶來經貿環境的改變外,部分新興 市場因基礎建設投資而帶來的需求增長是值得關注的部分。同 時,高值應用領域如航太、半導體、生醫、離岸風電等,亦可作 為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方向。若能透過分散市場布局並逐步累積 技術與認證,臺灣扣件產業仍有機會在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中找到 新的成長動能。

從INTERMOLDT Tokyo 2025展會看模具產業發展趨勢

出版日期 2025-09-30
作者 盧素涵
16

2025年日本東京「INTERMOLD」以「技術聯攜,帶動變革」為主題,彙集了模具加工、積層製造(AM)、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等多元技術。展會主要趨勢亮點包括:一、高精度與微細加工技術:業界正朝向微米級精度的複雜模具與難加工材料處理技術邁進;二、自動化與省人化:透過機器人、智慧搬運與AI檢測等自動化方案,解決日本製造業的人力短缺痛點;三、數位轉型(DX):廠商積極將CAD/CAM/CAE軟體、IoT設備監控與AR技術整合,實現從設計到檢測的全流程數位化;四、積層製造應用:3D列印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優化模具冷卻流道,並開發專用高耐磨材料,以提升模具效能。此外,展會特別展出Tesla Model Y的拆解車體,突顯了電動車 Giga壓鑄一體成形技術對傳統汽車製造模式的巨大衝擊。總結來說,全球模具產業正加速朝向高精度、自動化及數位化方向轉型,並積極應對電動車等新興產業的挑戰。臺灣業者應掌握這些趨勢,深化利基技術、導入智慧製造,並強化與國際供應鏈的連結,以維持競爭優勢。

美國非動力手工具市場的產業發展動向

出版日期 2025-10-21
作者 邱亞琪
13

美國非動力手工具市場在經歷前期波動後展現穩健復甦態勢,2024年進口值回升至新台幣43.1億美元,反映終端需求逐步回暖與產業信心重新建立。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陸在美國市場的主導地位於近五年內出現鬆動,市占率下滑,而臺灣憑藉供應鏈穩定性與產品品質優勢,市占率呈現穩步攀升趨勢,凸顯臺灣業者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的競爭優勢。 美國各區域市場呈現差異化成長動能,形成多元驅動格局。南部地區受惠於持續活絡的住宅建設需求,西部市場則因房屋修繕活動頻繁與電動車維修服務興起而帶動工具需求,東北地區的都市更新計畫持續推進,中西部製造業聚落則提供穩定的採購基礎。 對臺灣業者而言,掌握這些區域差異化特性並制定相應策略,同時強化ESG導向經營與通路布局深化,將成為進軍中高階市場與鞏固供應鏈地位的關鍵要素。本文將透過進口數據與出口結構變化,分析美國非動力手工具市場的整體趨勢,並聚焦美國南部、西部、東北部與中西部等四大區域市場的成長驅動因素,以提供臺灣業者進軍美國市場的策略參考。

碳捕捉設備廠商之商業模式分析

出版日期 2025-10-16
作者 黃冠綸
8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被視為高碳排產業邁向淨零的重要解方,但其高昂的成本,使商業模式成為能否永續的關鍵。本文以商業模式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為分析架構,選取三家國際代表性業者進行研究:SLB Capturi依託母公司全球通路推動大型工業專案;Svante以模組化設計與固態吸附材創新切入市場;Climeworks則結合 DAC技術與碳權銷售創新營運。三者雖路徑不同,皆面臨高成本與政策依賴的挑戰。對台灣而言,未來除技術突破外,更需結合政策支持、資金投入與可信任的碳移除產品,方能推動產業規模化並吸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