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政府政策大力推動,臺灣離岸風力發電產值由2018年新臺幣27.71億元,逐年上升至2022年預估新台幣875.92億元,累計裝置總量也由2018年的8MW成長至2022年的2,672MW,帶動離岸風電產業就業效果強。本文透過問卷調查及廠商訪談,探討廠商人才現況、未來需求量、及關鍵職務需求;經問卷調查分析,2020年至2022年各年新增之人才需求分別為930人、800人、170人,在廠商整體人才招募現況方面,則有36%的廠商表示「人才不足」、50%廠商認為「人才供給有限,但拉長招募時間仍可尋得人才」,究其原因為國內人才供給不足(36%),其次為在職人員技能不符(26%)。綜觀我國離岸風電人才需求,由於國內較欠缺製造及施工實績,初期仍仰賴外商人才提供技術指導與我國人力相互配合,且因短期大量需求,廠商傾向以現有人才技能再提升為主要人才發展措施。
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國家非核家園共識,政府規劃新能源政策目標於2025年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至20%,另規劃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設置推動目標為於2025年達成目標裝置容量4.2GW,其中陸域風電佔1.2GW,離岸風電佔5.5GW。在未來5G通訊帶來更大的通訊頻寬及物聯網應用普及下,運維特化裝置/設備、風力機系統、風場監控站、全球監控中心及數據庫將更能進一步聯結,進行自動化檢測、監控及分析,為風場開發商提供分析及決策,而智慧型輔助裝置將為上述應用情景與現場人員連結之第一線,因此本文將針對智慧型輔助裝置於我國離岸風電產業運用潛力進行討論。
本文首先簡介水下基礎運維概況,包含維修類型、頻率、方法及檢查成本,接著介紹水下基礎運維發展趨勢,最後針對臺灣特殊地理條件說明有機會切入水下基礎運維供應鏈之策略。水下基礎含轉接段的維護作業大致分為水上及水下檢查,常見耗損包含:腐蝕、沖刷、位移、銲縫裂縫、應變、結構超載等。維護頻率不固定,通常水上目視檢測須每年進行一次,在風力機商轉初期,水下檢測可每年針對特定水下基礎部位進行抽樣檢查,再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檢查頻率調整,通常每2至5年降低一次頻率。發展趨勢則著重於水下運維作業模式改良及防蝕技術改良。水下結構腐蝕檢修費時費力,且水下環境惡劣,潛水夫作業風險高,尤其臺灣因海域條件嚴峻(海水溫度高、年溫差大、海流強勁),水下結構腐蝕與疲勞狀況較歐洲海域嚴重,帶來犧牲陽極壽命較短等挑戰。且因臺灣位處地震與颱風頻繁發生之處,海床淘刷問題恐較為嚴重,加上過去並無實際離岸風場經驗,未來於防蝕技術與檢測技術方面須更加重視。
本文首先簡介全球離岸風力機運維概況,接著說明James Fisher服務範疇、運維實績及在臺現況,最後說明面臨挑戰及機會。離岸風場的運轉維護多由風力機系統商、開發商以及第三方運維商(independent service providers, ISPs)提供服務。英商JamesFisher Marine Services屬於第三方運維商,過去透過不斷購併提升企業競爭力,例如收購Rotos 360提高葉片檢測和維修能力,及收購EDS Energy Group使其在高壓工程及電纜故障維修等服務方面更具競爭力。然而未來風力機運維市場將朝向由開發商執行自主運維為趨勢,為第三方運維業者帶來挑戰。未來若能透過為資產結構分散的離岸風電場,提供不同品牌或多機型之風力機整合性服務,將有助提升其在離岸風場運維市場之優勢。惟目前風力機核心技術掌握在風力機系統商手中,將可能造成運維阻礙。
自2020年起,我國多家離岸風電業者新投資或以既有廠房改建之工廠將陸續投入量產,經由初期的學習曲線建立後,未來如何持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導入智慧化應用,將成為整體產業成長的動能。本文藉由問卷調查,觀察離岸風電業者投入智慧製造現況、帶來的效益與面臨的困難,以及未來導入需求,由此顯示出,不論在生產機具設備與生產流程的智慧製造層面皆不普遍,惟已能夠利用生產過程所記錄的資料,應用於其他環節(如:採購及庫存管理),故具備資料分析的基礎能力。智慧製造導入困難處在於企業規劃及評估能力不足及內部技術人才的缺乏,且未來尚有大數據分析、網路安全、物聯網、模擬分析等智慧化導入需求。
產製過程不易自動化:重電產品多為客製化產品,無明確標準化規格,不易自動化生產...
本文從國際綠能與儲能趨勢切入,討論台灣整體面與產業界對於儲能的需求,並蒐集國際儲能相關的政策與補貼案例,以作為台灣儲能未來的發展參考。
本文首先介紹全球離岸風場之開發商運維策略,可大致分為自主運維(Hands-on)及外包運維(Hands-off)兩類。接著分別以沃旭能源(rsted)及德唯特(Deutsche Windtechnik)說明兩種運維策略之實際案例,最後針對欲切入運維市場之國內業者提出建議。不同開發商在離岸風電運維上,會有不同的運維合約分包模式,面對未來離岸風場逐漸朝開發商自主運維之趨勢,國內欲切入運維供應鏈之新興業者,可先藉由在地優勢及國外業者在臺開發離岸風場之際,協助外商相關作業建立合作信心,同時展開人才培育及技術研發,逐步累積實力成為切入市場動能。
國際風力機系統商之機艙組裝廠之設置可強化當地之風力機產業聚落能量,包含鏈結零組件供應鏈、深化學研機構能量以及帶動專業人才聚集。而台灣因離岸風電產業之推動,台中港務公司也已設立離岸風電產業專區,目前已吸引部分風力機零組件廠商進駐,期盼後續可透過產業專區之能量,在中台灣形成本土離岸風力機產業聚落。
美國擁有豐沛的離岸風資源,依據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研究指出,美國整體離岸風電潛能高達10,800GW,技術可開發容量則為2,058GW,成為美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重要的選項。考量用電需求、人口密集度、海域深度等因素,美國東北海域為發展離岸風電的首選地區。其範圍內的行政州多數已提出離岸風電發展目標,依據現階段資訊,2035年美國離岸風電安裝目標可達26,500MW,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背書。然而實際發展方面仍受限於聯邦政府對環境影響評估、軍事國防考量以及在地行政州居民對漁業和觀光的折衝。因此開發速度是否能符合政策目標,仍有待聯邦政府和當地州政府的共同努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所提供之所有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研究報告、圖表、影像與影音等),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其著作權歸屬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所有。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服務,可提供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作為非商業用途之內部使用參考,下載或使用網站中所提供之內容及服務,應遵守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非經本中心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全部或局部之重製、公開傳輸、改作、散布或其他利用本網站資料之行為。
由於科技發展及產業變動快速、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之影響等,本網站無法保證所提供資訊之時效性及完整性,本網站會員及授權使用者如有內部使用參考時,請注意發佈日期、立論假設或當時情境,並自行承擔因使用本網站資訊可能產生之任何損害。
非常歡迎您光臨「MII金屬情報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保障您的權益,請您務必詳細閱讀下列內容:
一、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本網站如何處理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個人識別資料。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二、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方式
三、資料之保護
四、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的網頁提供其他網站的網路連結,您也可經由本網站所提供的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該連結網站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
五、與第三人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六、Cookie之使用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七、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需求隨時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