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評析

~

全球燈塔工廠發展最新動向

出版日期 2022-08-02
作者 盧素涵
32

燈塔工廠的主要評判標準為是否具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徵,包括:自動化、工業物聯網(IIOT)、數位化、大數據分析、5G等技術。2021年9月進一步提出兼具企業經營獲利和環境永續發展、重視生態保育的「永續燈塔工廠」。截至2022年3月底止,全球累計共有103家燈塔工廠,分別來自:2018年16家、2019年新增28家、2020年新增10家、2021年新增36家以及2022年3月底止新增13家。此外,位於美國的Ericsson與Schneider Electric以及德國的Henkel等三座更被指定為永續燈塔工廠。

以區位商數分析彰化縣優勢產業

出版日期 2022-03-04
作者 李孟諺
400

衡量一個城市或地區的重要產業可運用區位商數(LocationQuotient, LQ)評估,以就業人數、產值或營收分析特定產業在一個城市的占比是否優於該產業在全國的占比。若比值大於1,則顯示該產業在該城市的比重優於全國地區,可視為該城市的優勢產業。本文以彰化縣為例,依據經濟部中行業與細行業分類,使用就業人數與全年營收分析,計算彰化縣具備優勢之行業別。經計算,以就業人數計算區位商數,彰化縣共計有9個優勢產業,若以全年營收分析,則有14個優勢產業。兩項區位商數均排名全臺灣排名前五之行業有橡膠製品業、皮革毛皮製品業、紡織業、家具業、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組件業、成衣及服飾品業、金屬製品業、塑膠製品業和汽車及其零組件業,可視為彰化縣之優勢產業。一個城市之優勢產業乃經由時間淬鍊演變而來,且為就業與創稅的重要來源。運用既有優勢產業強化發展,將可創造產業與都市的再成長機會。彰化縣優勢產業和家居生活及戶外休閒市場關聯大,可整合紡織、織襪、水五金、手工具、金屬製品、自行車等發展生活與休閒產業相關產品及服務。再者,可輔導產業技術轉型升級,加速往5G、AIOT、數位製造、循環再生等領域邁進,提升產業研發、生產、設計的韌性,增加在地企業應對未來全球市場變化。

產業園區數位轉型發展趨勢與產學合作機會

出版日期 2022-02-07
作者 薛伊琇
282

近年來亞太區域經貿協定逐漸成形,各國也積極推動製造業數位轉型及發展智慧工廠,國際競爭環境逐步艱鉅。產業園區作為我國區域產業創新的基地,不論是企業自主投入,亦或是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皆已逐步開始接軌數位轉型的趨勢。本文先從政策面及疫情後的產業動態,看產業園區數位轉型發展趨勢,再從產學互助合作的角度,分析可行方向及分享相關案例,最後提出園區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的相關建議。

後疫情時代航空產業發展趨勢

出版日期 2022-01-22
作者 邱柏菁 劉一郎
130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示•2019年因疫情急速衰退,今(2021)年起出現回升超勢,虧損降低、挑戰持續,但最困難的時刻已過去。2021年航運需求(以RPK衡量)約為疫情前的40%、2022年將回升至2019年61%水準,客運總最回升至75%水準(34億人),預期2024年可恢復疫前水準。因疫苗施打率提升,國内及區域性短程航班市場逐漸回溫,並有望於2022-23年全面復甦,但長程航班則要到2024-25年才能恢復。2022年商業航空公司預期接收新機1622架 ,高於2019年水準,但因前景難料,有可能選擇減少訂單或延後交機。

家族企業傳承與治理策略

出版日期 2022-01-03
作者 李孟諺
223

家族企業為臺灣經濟重要支柱,臺灣154萬家的中小企業絕大多數為家族企業,上市櫃公司更有高達7成以上的公司為家族企業,足見家族企業對臺灣經濟的影響性。一般家族企業接班傳承需要十年左右,但根據經濟學人報導,臺灣家族企業領導者平均年齡為61歲為華人地區之冠,若缺乏完善的接班計劃,未來臺灣家族企業經營者的年齡將持續攀高。臺灣家族企業占上市櫃公司的比例同樣高於華人國家,因此家族企業傳承與治理成為臺灣經濟發展隱憂。家族企業容易因傳承過程產生矛盾與競爭,建議家族企業可優先凝聚家族共識,並以制度化規範與執行。再者,建立公開透明的接班策略,同時評估家族與外部人選,最後則是運用妥善的股權規劃安排,確保家族保有企業的所有權。

六都製造業動態觀測

出版日期 2021-12-28
作者 謝明德
133

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歷經能源危機、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國際疫情、貿易戰等全球變局,透過政府適時推出相應的產業政策,藉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維持製造業穩定成長。製造業關鍵營運指標有:工廠家數、從業員工、營業收入,以及研究發展經費。從近年數據來看,全台整體製造業平均家數89,591家、從業員工人數約285.9萬人、營業收入約17.1兆元、整體研究發展經費約5,617億元,佔整體營收約3.3%。六都中以桃園市在上述營業收入、從業員工以及研究發展經費指標中位居六都之首。

我國食品加工機械產業現況與發展課題

出版日期 2021-12-10
作者 劉修銘
359

受到全球自動化、數位化與調理食品需求帶動下,2020年國內食品飲料機械產值年增6.2%。出口方面,2020年臺灣前三大食品加工機械設備,分別為1)瓶/罐/箱/袋等包裝設備;2)混合、揉合或攪拌等以及3)製造熱飲、熱食等機械設備;合計佔出口比重64%。而設備主要出口至中國大陸、美國與日本。觀察出口市場,2020年外銷前三大國家,分別為:中國大陸、美國、與越南,合計占比45%。受到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影響,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出現下滑,部分訂單轉至美國與東南亞市場。

彰化縣傳統產業創新機會

出版日期 2021-11-29
作者 李孟諺
263

彰化縣為臺灣傳統產業原鄉,孕育許多國際級企業和隱形冠軍,且為水五金、自行車、汽機車零組件、紡織、織襪、化工、橡膠及食品等工業的重要生產聚落。全球化的過程中,傳統產業受到較大的衝擊,東南亞新興國家夾帶廉價勞動力、國家政策扶植和RECP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傳統產業湧入大量競爭者以及面臨不對稱的貿易條件。加上近年來面臨少子化、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促使我國業者加速產業升級,全面提升研發、製造及商務模式創新。創新過程中,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卓越再造的基礎工程,運用大數據、自動化、智慧化的數位技術,加速研發、優化生產及改變營運模式,讓企業得以在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下保持韌性,維持競爭力。

學研如何合作培育未來製造業勞動力-以歐美先進國家經驗與個案為例

出版日期 2021-11-15
作者 台灣經濟研究院 李永正 副研究員 劉翰璋 助理研究員
111

學研機構在協助本地製造業技術加值創新的任務主要有三大類型,技術研發、商業發展、創新生態系建構。然而若無充分的相關高階技能人才的供給,這些學研機構的任務就無法完成。歐美先進國家,在追求製造業高值化的過程中,普遍發現高階技術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因此在政府支持下,學研機構與產業合作對高階製造技能與勞動力進行供需的調查;對高中職、大學、研究所以及現職勞工設計適當的教育訓練課程;對課程與學分進行全國通行的認證;採取宣傳行銷的方式導正一般民眾對製造業職涯的認知。本文將藉由美國、英國近年的實際案例,說明他們如何對症下藥,解決高階技術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以歐盟LEE-BED平台及新加坡IAF-ICP計畫為例

出版日期 2021-10-29
作者 金屬中心 劉一郎
1

科技創新和應用是驅動經濟成長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公部門研究機構(包括大學及研發法人)的研發成果如何與產業接軌長期以來備受各界關注。過去學研機構與產業間的知識交流屬於利益交換性質,近年先進國家轉以平台協作引導產學研由單向移轉/交換的關係轉換成研發夥伴。本文以歐盟LEE-BED平台與新加坡IAF-ICP計劃為例,前者以聚焦特定產業的一條龍協助模式為主,後者則以個案需求採取彈性協作模式與經費補助方式,提供區域性產業的轉型升級輔導模式。兩者透過期初審查與期末考核機制,以及廠商於各推動階段需投入一定比例經費,確保學研機構提出的方案符合產業需求。而學研合作的關係,可以在不同階段扮演互補的角色,發揮各自專長,使雙方在商業化共同目標下,順利合作與創新。